正文 第10章 知識創業(3)(2 / 3)

升任一把手之後,麥必達對如何領導一家大銀行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自1989年到1996年,在麥必達的領導下,蒙特利爾銀行年年創盈利記錄。1995年,麥必達被加拿大新聞界評為“本年度首席執行官”,以表彰其領導的銀行為提高加拿大全球競爭力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並對他本人所具有的戰略眼光、領導才能和革新精神等優秀品質給予肯定。然而,麥必達卻說:“如今人人都關心利潤,可利潤隻是一個結果,它並不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他認為銀行的宗旨是為股東盡心盡責,為顧客和行員的利益服務、為整個社會服務。這種觀點在一般人看來有點古典,因為這和銀行的根本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盈利這一古典概念格格不入。他做事的方法與其他銀行家迥然不同,20世紀90年代初、他率先降低銀行貸款利率,這一舉動不僅使得蒙特利爾銀行的形象在顧客的心目中大放異彩,也強化了麥必達“改革先驅者”的形象,且該行從中獲利頗豐。

幾十年的自學使他練就了厚實的基本功。經過不斷的讀書和深入思考,他常常語出驚人。雖然有人對他在講台上的熱情洋溢頗有微詞,但他超群的演講才能卻很少有人能出其右。穆爾赫蘭(麥必達的前任)說:“他有著出眾的交談技巧並能熟練地運用這些技巧。”

麥必達知人善任,部下對他也是絕對的忠誠。他的管理方法可以說是簡政放權,用人方針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說:“我給能人一塊田地,讓他們自由耕種。”看到一份100萬美元的貸款協議竟有18個簽字時,他認為批準程序過於繁瑣,說:“我隻看最終負責人的簽字就行了。”

製定發展戰略曆來是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麥必達在製定發展戰略時采取集思廣益的辦法,他把人文學家、社會學家、人口統計學家都邀請來,給自己和其他高層人員上課,以豐富想象,開闊視野。他戲稱之為“環境掃描”。

他酷愛讀書,堅信開卷有益的箴言。即使在休假時,他也開夜車讀書,常常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在公開評論加拿大立憲問題之前,他幾乎讀遍了有關加拿大曆史的有關文件和書籍。該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亞特金森說:“他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但他是我所認識的人中受教育最好的人。”

麥必達認為金融服務業的多樣化和寬鬆式管理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我個人認為銀行的作用將是高度多樣化,隻有在多樣化的範圍內,才能形成銀行內部良好的互動循環。”正是在麥必達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蒙特利爾銀行開始在中介服務方麵大舉投資。1994年,該行將伯恩斯富來公司據為己有,接著將該公司與內斯比湯普森公司合並,從而創立加拿大最大的投資中介公司。

麥必達的眼睛還盯著保險市場,雖然蒙特利爾銀行不像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那樣大力出售汽車保險和人壽保險,但麥必達像草原上的狼一樣瞪大眼睛等待時機。他的話擲地有聲:“我們並非不願意做,我們有自己的計劃。我們做了170多年的傳統銀行業務,我們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改進,可以有所作為。我從來不會讓一個競爭夥伴在某個方麵取得實質性的優勢,我們會做保險業務,要讓對手的優勢化為烏有。”

麥必達看人不單憑簡單的工作成績,他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素質,如好奇心、逆向思維能力以及好學上進等等,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麥必達深知,搞好一家銀行僅憑一個人是絕對不行的。“我經常開玩笑說在蒙特利爾銀行有一個集體決策委員會。因為三個臭皮匠能頂個諸葛亮。”他說,“作為首席執行官,就應人盡其長,站在最頂端的人隻需為公司勾畫出一幅美景,然後讓人人都欣賞它,實現它。”

麥必達就是這樣一個人,一位孜孜不倦的學習者。隻要你具備了同麥必達一樣永不放棄、學無止境的學習精神,你也就擁有了一種成功的資本。其實,不管你是誰,隻要你不斷學習,勤奮學習,你也能自學成材,你也能成為未來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