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不幸,瑪麗·凱樂觀地生活。她在美國斯坦利·霍姆公司當推銷員,工作出色,她又贏得了愛情——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業務經理。
1962年,瑪麗·凱退休回家。然而,她不甘寂寞。
1963年9月13日,她以5000美元的資本創辦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公司有一間麵積為500平方英尺的店麵,20歲的兒子理查給他當助手,還有9名熱心的女性職員——瑪麗凱招聘來的第一批美容師。
瑪麗·凱幹過25年的推銷工作。目睹了不少企業的成敗興衰,知道企業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尊重每一個員工。
瑪麗·凱將重視員工的著眼點放在了員工“對顧客負責,為顧客服務”上。首先要“對顧客負責”,這就是優質產品。事實上,瑪麗·凱化妝品公司是以成藥製藥廠的身份向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登記注冊的,公司所生產的化妝品都符合製藥廠的工業標準。
優質產品與完美服務,來自瑪麗·凱實施的“個人式溝通”的管理理念。
瑪麗·凱為公司製定的管理原則是“上帝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家庭應在個人事業之上,在處理好家庭的基礎上,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投身事業。如此,瑪麗·凱化妝品公司“自行規定上班時間”的女性推銷員隊伍,最多時達十幾萬人。
“個人式溝通”製度的基礎是:關心員工,善於聽取員工們的意見和建議。為了貫徹“個人式溝通”,公司員工生日時,都會收到一份生日卡和兩份免費午餐招待券;“秘書周”的時候,所有秘書都會獲得一束鮮花和一個有紀念意義的咖啡杯;而新的員工進入公司,第一個月內會獲得瑪麗·凱的親自接見,並被征詢是否適應所擔當的工作;公司員工有什麼委屈、困難,都可以直接找瑪麗·凱申訴、反映……
為了貫徹“個人溝通”,瑪麗·凱製定了一係列的“讚美”的措施——每位推銷化妝品的美容師,在第一次賣出100美元的化妝品後,就會獲得一條緞帶作為紀念;公司每年都要在總部的“達拉斯會議中心”,召開一次盛況空前的“年度討論會”,參加討論會的是從陣容龐大的推銷隊伍中推選出來的代表,會上,讓有卓越成績的推銷員穿著代表最高榮譽的“紅夾克”上台發表演說;為成績最好的美容師頒發公司最高榮譽的獎品——鑲鑽石的大黃峰別針和貂皮大衣,並在公司總部最顯眼的地方掛上一張比真人還大的照片;在公司發行的通訊刊物《喝彩》月刊上,把公司各個領域中名列前茅的100人的姓名與照片刊載出來……
有個美容師,第一、第二次展銷會上都沒賣出過什麼,第三次展銷會上也隻賣出了不引人注目的35美元的東西。她的上司海倫按照瑪麗·凱的管理原則,表揚她:“你賣出了35美元的東西,那實在太棒了!”海倫的讚美和鼓勵,使那位美容師激動不已,後來終於取得了可喜成績。海倫也因為善於“運用讚美”來激勵部屬,得到瑪麗·凱的重用。
有一段時間,公司的銷售額上不去。在公司舉行的大會上,瑪麗凱宣布:
“每個美容師每周要在10個不同地點舉辦化妝品展銷。”話音剛落,下麵就議論紛紛,終於有一個人說:
“如果你本人能一周在10個不同地點舉辦化妝品展銷,我們就能夠。”
這可將了瑪麗·凱的軍。她自己參加辦展銷,那還是創業之初的事。10年過來了,她很少親自辦展銷會了。
瑪麗·凱接受了這個挑戰。她放下總經理的架子,拜能者為師,花了很多時間進行試訓演練,不久,她在一周之內真的舉辦了10次化妝品展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