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不一般的管理(3)(3 / 3)

公布那一周零售額的名次,瑪麗·凱名列全公司第3位。消息傳開,員工們大吃一驚。瑪麗凱辦到的,大家也辦到了,全公司10多萬銷售人員爭先恐後,營業額一路攀升。

瑪麗·凱“個人式溝通”的結果是:1993年,公司的銷售額達7.37億美元,利潤額4800萬美元,資產額5.24億美元。

48.克羅格的特色管理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都把顧客定位為“上帝”。把“上帝”掛在嘴邊容易,放在心上就需要花一些功夫了。

1873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

13歲的伯納德·克羅格輟學了。

他單薄的肩膀開始幫助父親擔當了家中的許多困窘。

他沿街兜售著咖啡,做著小本生意。

他20歲的時候,用攢下的一筆錢,買了一家雜貨鋪。到了1883年,他開設了全美第一家連鎖店公司——大西方茶葉公司。又過了10年,他擁有了40家商店和一個食品加工廠,並將公司更名為克羅格雜貨與麵包公司。

克羅格之所以能夠將生意迅速做大,重要的一點在於公司直接與顧客打交道,並以顧客需要為服務宗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約瑟夫·霍爾出任克羅格雜貨與麵包公司總裁。

霍爾將公司更名為克羅格公司,並一下子引進45種公司專賣商標,以加深顧客對公司商品的印象。

霍爾上任後主持了一項重大改革措施:顧客調查活動。

霍爾對他的員工們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怠慢顧客。對公司發展什麼商品、增加哪些服務、使用什麼銷售手段等問題最有發言權的就是顧客。”

為此,克羅格公司在所有現金出納機旁安裝了“顧客投票箱”。顧客可以把自己對克羅格公司的意見和建議投入箱中,如需要哪種商品、哪種商品應如何改進、需要什麼專項服務等。

一天,一名顧客,就叫他尼克鬆吧,因為這樣的顧客實在是太多了,接到了來自克羅格公司的電話:“您可以到我們公司來挑選您中意的商品了。”

尼克鬆說:“謝謝,我經常到貴公司去買東西,你們最近又有什麼新的好東西嗎?”

“我們非常感謝您對公司的關心。您的建議被我們公司采納了,所以我們告訴您,您可以到我們公司來免費選購您提出合理化意見的商品……”

原來,克羅格公司在每一張“票”上都留下顧客的姓名和聯係地址,一旦該顧客的建議被采納,可以終生免費在克羅格公司的商店裏享受該種服務或購買該種商品,還可以獲得公司贈予的優惠折扣消費卡,購買任何商品時都享受減價優待。

“投票箱”深受顧客歡迎,提建議者絡繹不絕。克羅格公司根據顧客的建議對症下藥,使公司每一種新上市的商品都能一炮而紅,公司的經營覆蓋區域擴大到得克薩斯、明尼蘇達和加利福尼亞,1952年的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

1970年,詹姆斯·赫林就任克羅格公司總裁,他不僅強調興建品種齊全的超級商場,也注重設立品種較集中的專賣商店,以特色商品吸引顧客。

赫林繼承了前任的管理思想,他把顧客的“投票箱”改稱為“科學的市場調查法”。他對員工說:“如果我們要生存得更好,就隻有像滿足情人的要求那樣去滿足顧客的要求。”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克羅格公司把發展方向轉移到“一次停車”型的超級商場上。這種商場的經營品種達到了包羅萬象的程度,不僅從事零售業,還經營美容沙龍、金融服務、快餐店、加油站等,使顧客隻需停車一次,就可以購齊全部商品,獲得所需的各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