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做熟了,劉建躊躇滿誌地想到轉行,“賺更大的錢”。這個精明的溫州人將目光鎖定在廣東這一帶的電子市場,確實,幾年前的電子元件行業在這一帶是“暴利”行業。
剛剛開始轉型還是困難的,但是還是溫州人做生意的韌性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成就了他:從開始給別人打工做起,慢慢學,進入這個行業,積累行業知識,積累自己的客戶。
很快,在廣州,劉建有了自己的公司,慢慢建成了一個擁有100多人的工廠;2002年,他常駐深圳辦事處,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從設計、開發、製造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企業。
71.5000元創造奇跡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當你有合理的目標,以堅強的毅力和熾熱的願望去追求,你的念頭就會轉化成最現實的財富。
李飛宏,30歲,擁有公司3家,目前個人資產2000萬。
當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在北京一所中學教了兩年物理,存下了5000元錢。一次與朋友聊天時,他說準備用這5000元到外麵闖一番事業。朋友笑著說:“5000元在北京連做個小買賣都很困難,別說幹一番事業了!”
有一天,他將寫字台的抽屜拽了出來,並且狠狠地摔在地上。發泄之後,看著掉了滿地的物品,他一屁股坐在地上,這時屁股底下發出了一種怪聲音:類似於抽水馬桶的聲音,嚇得他一下子又跳起來。再一看,原來是父親去美國時帶回來的一種小玩意兒——美國的冰箱貼。冰箱貼被製造成了馬桶的樣子,拿手一摁,就會發出抽水的聲音。他撿起這個小玩意看了半天,又將它拆開了琢磨,突然他發現這是個發財的機會。
第二天,他購買了一份《精品購物指南》報,從上麵分類廣告中找到了幾個希望承接製造禮品的小工廠電話,一一打電話去聯係。一連找了好幾個工廠,報價都不太實在,隻有門頭溝一個小工廠好像已經好久沒有接到生意了,廠長在電話中一再說隻要有一點利就行。他馬上乘車去了那個工廠。廠長一看他當天就去了,特別熱情,並且說隻要能夠將生意給他們,不但保證質量和工期,而且價格好商量。
當天晚上,他一宿沒睡,憑著學物理的功底,他製作出了工藝圖,但是他不知如何讓它發出抽水的聲音。天剛剛亮,他就照著一個從報紙上抄來的玩具廠的地址跑到了大興。廠辦的人態度挺好,給他叫來了一個老技師,原來特簡單,將聲音模擬到一個小模塊上就解決了。
隨後,老師傅還給他介紹了一個生產這種模塊的工廠,人家報價一個0.32元,生產300個3天就可以提貨。模塊解決後,他又坐上公交車去了門頭溝。工廠報價是1.22元一個,答應製造3000個。
此後,他就開始跑各大商場的玩具櫃台,但他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該往哪裏銷,該找誰去賣;反正一天至少跑六七家商場,四處亂闖。
後來有人告訴他,賣這種既沒有商標又沒有誰見過的產品最好找私人攤位。於是他馬上到小商品批發市場,與攤主們聯係。剛剛將產品拿出來,這些小老板就特別感興趣。他定價6塊錢一個,3天時間裏,就訂出去了1000個。門頭溝的這個小工廠效率也挺高,5天的時間就製作出了1500多個,做工還算精細。他又訂了1萬個。就這樣,不到兩個月的時候,他訂做的1.3萬個“抽水馬桶”冰箱貼全部賣了出去。除去所有開支,他一共賺了5萬元。
拿著這5萬元錢,他開始琢磨新的產品。可能是因為從來沒有將自己放在那麼大的壓力下生活過,賺到5萬元錢後,他馬上就發了高燒。高燒持續不退,每天隻好用冰塊降溫。有一天吃過藥後,他渾身發熱,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後來感到脖子涼涼地特別舒服,才發現是冰塊滑落到了枕頭上。受此啟發,高燒一退他就開始搜尋天氣方麵的資料,他推測明年的夏天應該是酷暑,而前兩年有一種“涼爽坐墊”曾經相當暢銷,如果將它製作成“冰枕”,銷路也應該不錯。這一次,他將5萬元全部投了進去。當年夏天果然酷熱,盡管多個廠家同時推出“冰枕”,而且互相壓價,但是因為他成本比較低,利潤也還算得上可觀,他的5萬元在這個夏天最熱的8月變成了70萬元。
72.擦鞋擦出600家連鎖店
丈夫、父母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支持她,擦皮鞋的想法遭到全家人反對。當時,人們都覺得擦皮鞋是下賤的事,城裏人怎麼能幹這個呢?這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但倔強的胡桂萍卻認準了這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