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信,李白肺都氣炸了,心想:白眼狼,純粹是白眼狼!接著拿出信封裏的錢,撕了個粉碎。
忘恩的縣長雖然可恨,可李白自己做慈善的方式也不對,剛開始就給人家那麼大的甜頭,再給人家小恩惠,肯定會落埋怨。
點|睛|智|慧
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為了表現自己的男子漢氣概,隻要別人一開口叫他幫忙,他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家當全部給人家。這種情況,你碰見知好歹的人還行,如果遇到一個小心眼的人,那可就麻煩了。因為你的錢有限,但人家的胃口無窮。看你這麼慷慨,下次人家肯定還會找你,到時你不給,或給得少了,他就會懷疑你裝窮,從而埋怨你。所以,平時做慈善,也得看人,也得講究方式方法。
第二十二節 防人之心不可無
老祖宗說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譯文:不能有設計謀害別人的心,但為了保護自己,提高警惕的心一定要有。
過來人的故事
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了統治中國,開始了曆史上有名的“楚漢相爭”。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公元前203年,韓信接連攻下齊國的七十二座城池,並被劉邦封為“齊王”,成為劉項之外第三支最強大的力量。這時,韓信手下一個名叫蒯通的謀士就勸韓信自立,說這樣進可與諸侯爭雄,退可三分天下。
但韓信說:“我在項王手下當差的時候,隻不過是一個持戟的郎官,而且我說的計謀,項王也從來沒有聽過。但到了漢王這,他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留出自己的飯菜給我吃,授予我上將軍印,讓我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漢王對我這麼好,如果背叛他,那就是不仁不義!”
蒯通對韓信說:“大王,說句實在話。漢王那不是真的對您好,而是要利用你的智慧和力量。春秋時期的文種,跟越王的關係好不好,功勞大不大,最後一滅了吳國,文種馬上被殺。現在楚漢相爭,正是您建立偉業的時候。如若不然,恕我直言,您會落得與文種一樣的下場。”
韓信最終還是沒有聽蒯通的。蒯通最後歎了一口氣說:“大王,我的意見既然你不聽,我也沒辦法。但我還是要提醒你,漢王為人表麵大度豁達,其實心機很深,希望您能多加防範,好保全這條性命。”韓信一聽這話,有點不耐煩地說:“先生,別說了,我絕不會背叛漢王,我相信漢王也絕對不會辜負我!”聽韓信這麼說,蒯通也隻能保持沉默。
蒯通的話沒錯,劉邦自從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後,就對功臣們很不放心。有一次,有人誣告楚王韓信(劉邦統一中國後,將韓信由“齊王”改為“楚王”,其實就是為了解除韓信的兵權)謀反。劉邦馬上借巡視的名義,在楚國邊境的雲夢澤召見韓信。這時,就有手下提醒韓信說:“大王,皇上在邊境召見你,就怕凶多吉少,您最好還是推脫不去。”
韓信一聽,不以為然地說:“你們太多心啦!天下剛安定,皇上不會那麼做!”但韓信一到雲夢澤就被劉邦逮捕。這時,韓信才如夢初醒,他歎了一口氣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看來自古至今都是這樣!”劉邦一聽,斥責說:“有人說你謀反!”
韓信被押回長安後,先是由王爵貶為侯爵,後來,被呂後設計殺害於長樂宮。臨終前,韓信歎息說:“真後悔沒聽蒯通的話,才落得今天這樣的下場!”
點|睛|智|慧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做人的底限,“防人之心不可無”是做人的經驗。有些人,機關算盡,總想著陷害別人,到頭來隻怕反誤了自己性命。可如果一味地天真爛漫,毫無提防之心,那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尤其是現在,社會複雜,大家每天路上、車上接觸的多是素不相識的人,必要的警惕心還是要有的。
第二十三節 不打無準備的仗
老祖宗說話
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恐招媒孽之禍。
譯文:暫時不能鏟除壞人,就別輕舉妄動。如果輕舉妄動,就怕會先招來小人的陷害。
過來人的故事
曹操的曾孫、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非常不幸,他打小做皇帝,但權力卻掌握在司馬氏的手裏。等他長大成人想幹點事的時候,發現自己雖說是最高領導,其實就是傀儡一個。
這種被人擺弄的感覺,讓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非常不爽。於是,他決定要想辦法把本屬於自己的權力搶回來。
有一天,他召集了平時自己比較信任的幾個幹部,然後從懷裏拿出一份寫好的詔書,扔到地上說:司馬家欺人太甚,我決定要滅了他們,就算為此犧牲生命,也無怨無悔!何況我還不一定就失敗!你們等著,我先去辦點事。說完,他就去向太後(曹髦為太後堂侄,不是太後親生)打了個招呼。也就在這一刻,有兩個人溜到司馬家報信。
曹髦來到太後的住所後,氣憤地說:現在司馬家一手遮天,根本就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裏!與其這樣,我不如跟他們拚了,說不定還能殺出一條血路。所以,請太後下征討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