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一聽,趕忙說:孩子,別犯糊塗呀!現在他們勢力正大,你這樣搞,隻能招來殺身之禍,還是做長久的打算吧!
但已經熱血沸騰的曹髦,這個時候根本就聽不進去勸解。他決絕地說:既然太後不願下命令,我作為一國之君,難道還不能討伐他司馬家?
回到自己的宮殿,曹髦把衛隊和服侍自己的太監全部召集起來,然後拔出劍,登上自己的敞篷車,帶領隊伍,擊鼓高喊著“滅奸臣司馬氏”,浩浩蕩蕩地殺向司馬家。
在皇宮的南麵,曹髦的隊伍遭遇了司馬家的走狗部隊。剛開始,走狗部隊還有點等級觀念,認為領導再怎麼不行也是領導,給點麵子,撤吧。但這時一個馬屁精的出現改變了局麵。他向走狗部隊的領導彙報說:今天不見血,我看解決不了問題,您是頭領,您看該怎麼辦?
領導陰沉著臉說:司馬家厚待你們,不就是為了今天嗎?現在的局麵,還有什麼好問的?
一聽這話,問話的馬屁精懂了,他抽出長矛,狠狠地刺向年輕的皇帝。曹髦一口鮮血噴吐而出,死在了車上。
人死了,還沒算完,太後下令,宣布曹髦犯有圖謀不軌罪及謀殺國家幹部的大罪並撤銷曹髦的皇帝稱號,貶為平民,葬禮也按平民的辦。曹髦真憋屈,活著受罪,死了也受辱。
點|睛|智|慧
為正義而奮起戰鬥,這是應該鼓勵的,但戰鬥前,也必須要作好準備,判斷清敵對雙方的形勢,如果貿然往前衝,那就成了魯莽,敵人沒打倒,倒先把自己的命給弄丟了。所以說,大家既要講原則,也要靈活。
第二十四節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老祖宗說話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譯文:一個人要想人前不挨說,背後就不要做壞事。
過來人的故事
楊震是東漢人,性格耿直,為官清廉,學問淵博,人們都親切地稱他“關西孔子”。他更為人稱道之處是喜歡向國家推薦優秀的青年,這一點王密深有感觸。
王密是湖北人,當時,楊震就在湖北主持工作。東漢沒有國家公務員考試,讀書人想從政,必須由本地的一把手推薦。見王密厚道,學問也還不錯,楊震就向中央推薦了他。對這份厚意,王家的人非常感動,就叫王密提著十條臘肉去感謝楊震。一見王密手中的臘肉,楊震就問:你這是想幹嗎?
王密看恩人這麼嚴肅,說話都有點結巴:楊……楊先生,您能舉薦我,我……我們全家都很感謝您!這是我父母的一點心意,您就收下吧!
看王密那麼緊張,楊震心就軟了下來,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的心意我知道!我舉薦你,什麼都不為,就為國家能多個人才!如果中央能用你,你用心工作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這些肉你拿回去,好好孝順一下父母!
聽見這話,王密眼睛都濕潤了。他心想,如果將來能有出息,一定要好好報答楊大人!不久,中央的任命書來了,王密被任命為山東一個縣的縣長。
做了官後,王密沒辜負楊震的期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算得上是一個好縣官。但他心裏老記掛著一件事,就是好好報答楊震的恩情。
報恩的機會說來就來,因為工作調動,楊震要經過王密所在的縣。逮著了這個機會,王密決定要好好表現一下,他出城五十裏迎接,而且接風酒宴的規格自然是盡可能得高,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應有盡有。出人意料,一向嚴肅的楊震,悠然地享受著這些東西,沒說一句要勤儉節約的話。
到了晚上,楊震正要熄燈睡覺,外麵突然響起了“嘭嘭”的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王密。
楊先生,我這輩子的人生就是你給的,不重重地報答您一下,我睡不著啊!說完,王密從袖子裏掏出了五根金條:這次您一定得收下!這錢不髒,全是我用個人的工資買的。
楊震不高興了:王密啊王密,你怎麼就不明白我的心意呢?白天你請我吃那麼奢侈的飯,我之所以沒有吭聲,就是考慮到,對於我的恩情你心裏有負擔,為了讓你安心工作,所以我接受啦!現在,你竟然給我來這套,你把我當什麼人啦?
王密見楊震一個勁兒地推辭,就勸道:楊先生,我知道您清廉,但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意思,再說現在大晚上的,誰能知道這事!
一聽這話,楊震更是火冒三丈,他嚴厲地說:怎麼沒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懂事的,就趕快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不然的話,我真的要挖了自己的雙眼!一句話說得王密滿臉羞愧,連忙收起金條走了。
這事後來傳到民間,老百姓親切地稱楊震為“四知先生”,他的美名流傳至今。
點|睛|智|慧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此話常讀常新。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壞事隻要做得隱秘,就沒人能知道。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隻要做下了壞事,就早晚會被揭露出來。人要想活得坦蕩,任何齷齪事都不要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