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又去了,無意中,看見地上扔的到處是木屑和竹頭。他沉思了一會兒,對造船處的負責人說,這些木屑和竹頭給我好好收著,一絲一毫都不準丟棄!
負責人連忙點頭說:是,是,是,但就是不知道大人您要這些東西……?負責人遮遮掩掩地問。
到時你就知道了!陶侃回答。
別說,效果還真不錯,不到兩天,木屑和竹頭就堆成了小山。
轉眼又到了過大年的時候,但就在除夕的前兩天,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好一場大雪,一直下了三四天。等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政府大門前雪水交融,泥濘不堪。
按照東晉政府的規定,大年初一這一天,官員們必須聚在一起,辦個新年團拜會。但政府大門前這個狀況讓負責的工作人員非常頭痛,也非常著急。於是,他們就去請示領導該怎麼辦。陶侃不慌不忙地說,去把木屑拉來墊上,不就好了嘛!下屬們一拍腦袋:高,高,實在是高,難怪他老人家能當領導!
就這樣,新年團拜會如期順利地舉行,木屑派上了用場,竹頭也沒浪費。陶侃去世許多年後,東晉大將桓溫征戰四川,需要大批戰船,於是就近在荊州製造。但由於工期比較緊,裝船用的竹釘準備得不是很充分,可戰事又很緊急,桓大將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一位以前在陶侃手下做過事的人對他說:將軍,您別著急上火!以前陶大人不是儲存了很多廢棄的竹頭嗎?可以用它來做竹釘啊!
好,好,好!實在是太好了!這陶侃真是個細心人呀!桓溫有點激動地說。
由於陶侃生前儲備的大量竹頭的幫助,戰船很快就全部造成。最後,桓大將軍順利地拿下了四川。
點|睛|智|慧
俗話說得好,“平時不注意,急時栽跟頭”。一般人,在沒事的時候,就會偷懶,一般的小事,根本就不會往心裏去,可等到要用的時候,什麼也拿不出來,隻能幹瞪眼著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閑時還是多用點心吧!
第四節 忘記自己的好,忘記別人的錯
老祖宗說話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譯文:自己的不好要記牢,自己的好要忘掉;別人的恩要記牢,別人的怨要忘掉。
過來人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圍困。趙王趕忙向魏國求救,信陵君也一再勸說魏王出兵,但魏王懼怕秦國的強大武力,猶豫不決,遲遲不敢行動。情急之下,信陵君偷了兵符,殺了本國的大將,奪了軍隊,這才解了邯鄲之圍,使趙國轉危為安。
死裏逃生的趙王對信陵君那是說不出的感激,親自跑到郊外迎接,信陵君心裏很是受用。這時,他身邊的謀臣唐雎就提醒說:“我聽社會上的人說,有些事不能知道,有些事卻不能不知道;有些事不能不忘,有些事卻不能忘。”
信陵君不明就裏,就問了一句:“唐先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唐雎就接著說:“有人嫉恨我,我不能知道;我嫉恨別人,卻不能不有所察覺。別人有恩於你,你不能忘記;你有恩於人,卻不能老記在心裏。因為如果你老惦記對別人有大恩,就會不斷索求回報,時間一久,就會由恩生恨。現在閣下挽救了危亡的趙國,那是天大的恩情,但我希望你能忘記這一切。”
信陵君聽了唐雎這番高論,馬上回答說:“行,我就聽先生的。”從此以後,信陵君在趙國低調做人,與趙王相處很融洽。
信陵君能忘了自己的好,孟嚐君則能忘記別人的不好。
孟嚐君有一次很慘,因為領導的猜忌、同事的排擠,他千裏迢迢地由齊國跳槽到秦國過了一段寄人籬下的日子。後經人勸說,齊王也想起了孟嚐君以前的好,就又派人去請孟嚐君回來,準備繼續讓他當二號領導。
孟嚐君以前的同事受了領導委托,跑到邊境上去歡迎他。兩人一番寒暄後,這位同事就對他說了:“您不會因為嫉恨以前那些排擠你的人,而把他們趕盡殺絕吧?”
孟嚐君咬牙切齒地說:“那還用說,害我流亡了這麼久,這些人必須統統殺掉!”
這位同事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有種事是一定會發生的,有一個道理是必然的,您知道嗎?”
孟嚐君說:“不知道。”
那人就說:“死是一定會發生的,而追逐利益、逃避禍患,那是必然的道理,所以說大家幫著齊王一起排擠你,那是人之常情。請你不要再去報複他們了。”孟嚐君一聽,有道理,當場就把懷裏揣著的黑名單給撕了。大家感激孟嚐君的寬宏大度,以後也不再說他的壞話了。
點|睛|智|慧
你對別人有恩,其實別人心裏一直裝著,到了關鍵時刻,人家一定會幫助你的。如果你生怕別人忘了你的好處,處處提醒,時時索取,那別人對你的感激一定會變成仇恨。
別人以前做過對你不好的事,也不要天天去埋怨、憤恨,不妨為別人多想想,也許他也是身不由己呢。所以,放人一馬,既解脫了自己,也寬恕了別人。說不定哪天你的寬容就會得到回報。
第五節 管你風狂雨暴,我自臉不變色
老祖宗說話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