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輯三 富貴如浮雲(1)(2 / 3)

臨死前,妹妹們都過來看元禧,但這草包卻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姐妹們,我的金銀財寶還在吧?還有,我的那些小老婆們還好嗎?

要死了還惦記著金錢和美女,真是蠢蛋!妹妹們哭著罵他說:你就是因為娶了那麼多狐狸精,又太貪財,所以才弄到今天這個下場!都死到臨頭了,難道你就沒一點悔意?

元禧這才低下頭,一聲不吭。

元禧去世後,他的萬貫家財,不是被國家沒收,就是被小老婆和傭人們瓜分。最後,偌大的一個元府,隻落得一個白茫茫的幹淨世界。

點|睛|智|慧

趙本山的小品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不管你有多少鈔票,那個小盒(骨灰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啊!話糙理不糙,人生在世,有誰不死!你生前再風光,錢再多,死了帶不走。而且,有時候,不等你離開人間,地位就沒了,錢就煙消雲散了。所以,人活著,要懂得知足,視富貴如浮雲。

第三節 見好就收

老祖宗說話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太多的好處容易招來禍害,因此當自己春風得意的時候,要及時退步回頭。困難重重時可能會突然柳暗花明,所以難熬時一定要頂住。

過來人的故事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之所以身敗名裂,歸根結底是不知足。得意時便放手,說到容易做到難,滾滾紅塵有幾人?在為數不多的明白人中,張良算一個。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天下已基本上太平,張良便趁機請了個長期病假,窩在家裏悠然地當起了“宅男”,並重操就業,在家玩起了道家的煉丹修身。其實,這一切隻不過是張良釋放的煙幕彈而已,目的隻有一個:讓自己的老領導放心。

雖然張良跟劉邦耍清高、玩深沉,但劉邦知道,依張良那麼大的功勞,自己不表示表示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於是,在一次論功行賞的朝會上,劉邦大方地讓張良自己選擇山東(太行山以東)戶口中的三萬戶,山東在當時那可是經濟發達地區,而且大漢第一號功臣蕭何也才不過受封八千戶。張良很知趣,隻要了一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萬戶。

正因為張良遵循著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才既沒有蕭何那樣的牢獄之災,也避免了韓信那樣的淒慘下場。

這個世界上,有像張良這樣識相的,也有像李輔國那般貪得無厭的。

李輔國本是唐朝一個養馬的普通太監,一直跟著太子李亨,後來,李亨當皇帝了,他也雞犬升天當起了國公爺。一個太監過起了貴族的生活,一般人也就知足了。可這位還不消停:官員們想跟皇上商量個事,還得得到他的批準;派人偷窺官員的私生活,如果他覺得不痛快,便私刑伺候;司法部門審理案件,全由他一張嘴說了算;皇帝的詔書還得由他簽署才能執行;更可氣的是他居然還當起了當朝宰相的幹爹。

李亨雖覺得不爽,但也沒把李輔國怎麼樣。李亨死後,他的兒子李豫繼位,李輔國又因擁立新主子而加官晉爵。作為臣子,他的地位已到極點,但他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囂張。有一次他竟然對皇帝說:“皇上,你坐屋裏休息就行了,外麵的事有我呢!”

說完這句話,李太監算是完了,李豫很生氣。李豫可不像他的父親那般窩囊,心裏立刻就產生了要結果李輔國的念頭。他當時雖然沒露聲色,後來卻秘密派了一個刺客,要了李輔國的狗命。

諸位,你看是張良可取呢,還是李輔國可取?

點|睛|智|慧

世界上的人,小康了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億萬富翁,身居高職了又想擁有金錢美女,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瘋狂地攫取,從來就沒想過要控製一下自己那永無止境的欲望,到頭來雞飛蛋打,鋃鐺入獄。欲壑難填,不知止境,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每個人都應當深思。

第四節 該收手時就收手

老祖宗說話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

譯文:現在能收手就趕快收手,如果說硬要挑個很好的時機收手,那永遠也沒有收手的時候。

過來人的故事

範蠡是越王勾踐滅吳的大功臣。他深知勾踐的為人,跟他隻能一起啃窩窩頭,如果你想和他一起大魚大肉,小命早晚得搭上,於是範蠡決定離開越國。

在臨走之前,他走訪了另一位跟自己要好的功臣文種。範蠡說:實話跟你說,我準備離開了。今天來你這,我是想勸你,你也趕快走吧!

文種連忙說:這是為什麼?大王對我們不都挺好的嗎?

範蠡歎了一口氣說:說實在的,在越國生活了這麼長時間,我也不想走。但是,我跟你說,越王是個狠角色,他跟人隻能一起受苦,不能一起享福!留在這裏,早晚他會收拾我們。現在他之所以沒行動,隻是因為剛滅了吳國,太快對功臣們下手,不好向公眾、輿論交代。

文種還是將信將疑:要走你走吧,國家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需要我等出謀出力建設,現在我堅決不走!

範蠡見說他不動,就沉重地說了一句:你最好還是聽我的,如果真不走,那你自己多保重!說完,就離開了。

範蠡說走就走,第二天,他一家就從越國消失了。而仍然留在越國的文種,沒過多久,越王就給了他把寶劍叫他抹脖子。到這時,文種才仰天長嘯:老天爺啊,真是兔子沒了,獵狗就得上飯桌,老鷹沒了,弓箭就得擱一邊啊!我後悔沒聽範蠡的勸告啊!說完,就一劍抹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