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輯三 富貴如浮雲(6)(1 / 3)

“謝豹”,一種蟲子,見了人就捂著臉;“唐鼠”,一種老鼠,一月三次洗腸。這一句是說,人要知恥,勇於改過,否則活著也跟死人一樣。

異寶奇珍,俱是必爭之器;瑰節琦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曆履,易簡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殺身的利器。隻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心得

“陰謀怪習”是指人品和人緣都太差,“異行奇能”是指人在能力或某方麵太突出,在人群中太紮眼了:這二者都容易招禍。

福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處牖其衷;禍淫不在幽渺,即在動靜、語默間奪其魂。可見人之精爽常通於天,天之威命即寓於人,天人豈相遠矣。

心得

“杳冥”,深遠不可測的地方,鬼神掌控的地方;“牖”,窗戶,引申為顯露出來;“衷”,緣由;“動靜語默”,指一言一行;“精爽”,精氣神。福氣和好事並不是靠老天安排的,它們就在飲食起居中隱藏著;災禍和噩運也不是靠鬼神操控,而就在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所以說,是幸福還是噩運,全看人自己怎麼去做。

龍可豢非真龍,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祿可餌榮進之輩,必不可籠淡然無欲之人;鼎鑊可及寵利之流,必不可加飄然遠引之士。

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夢魂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語淡泊而欣者,或處淡泊而厭。須掃除濃淡之見,滅卻欣厭之情,才可以忘紛華而甘淡泊也。

心得

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墜,內心裏卻未必真那麼想,或者真的遇到了彼情彼境,卻發覺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樣子。作者說,隻有不喜不厭,忘掉什麼是紛華什麼是淡泊,才是最高境界。

鷸蚌相持,兔犬共斃,冷覷來令人猛氣全消;鷗鳧共浴,鹿豕同眠,閑觀去使我機心頓息。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嚐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心得

“疏狂”,不拘小節、率性而為,也不受種種世俗觀念的約束,不去勾心鬥角,不隻想著出人頭地,不把自己的一生都投注在房子車子和票子上。疏狂的人,活得灑脫,作者說,活了大半輩子他才發現,還就是這種人最可貴,最令人羨慕。這一句話,必須有生活閱曆的人才說得出來,也隻有有一定生活閱曆的人才聽得懂。

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著腳;念同山共靜,知憂喜無由上眉。

心得

竹子,一節一節都是空心的,人的心如果像竹子這樣空空的,人間是非就染不到你。“念”指心緒、念頭,心緒和大山一樣沉靜,世事憂喜也就影響不到你。

趨炎雖暖,暖後更覺寒威;食蔗能甘,甘餘更生苦趣。何似養誌於清修而炎涼不涉,棲心於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為更多也。

心得

剛烤過火然後再在寒風雪地裏走,會覺得更冷;剛吃過甘蔗然後吃其他食物,就容易覺得苦:引申在做人上就是,生活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不好,不如歸於平淡;日子太順利了也未必就好,溫室裏長大的花朵吃一點苦就覺得是折磨。

逸態閑情,惟期自尚,何事外修邊幅;清標傲骨,不願人憐,無勞多買胭脂。

心得

人是為自己而活,隻要內心覺得快樂,何必在意別人喜不喜歡。

炮鳳蒸龍,放箸時與齏蔬無異;懸金佩玉,成灰處共瓦礫何殊?

心得

“炮鳳蒸龍”,鳳肉和龍肉,這無疑是奇禽異獸中最特別的野味,吃的時候或許覺得新鮮、難得,但放下筷子後,和平常吃個瓜果蔬菜有什麼兩樣?金項鏈、玉掛墜,人一死,這些東西和石塊瓦礫又有什麼不同?

掃地白雲來,才著工夫便起障;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心得

鑿一個水池子,以便明月照進來,這本來是一種很有雅趣的事情,但作者認為,這麼一用心、一下工夫,便是“心障”。不如自然而然,隻要心中有一方淨土,不掃地也有白雲來,不鑿池也有明月照。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誌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心得

“藜口莧腸”,指粗茶淡飯、生活簡單;“袞衣玉食”,指富貴生活。這裏說的是“淡泊明誌”的道理,太嬌貴的人,往往經不起打擊,而且容易為了追求榮華富貴而卑躬屈膝。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心得

“憂”是用心,“勤”是勤奮、勤勞,努力用心地工作是一種美德,但如果成了工作狂,生活就會單調乏味,心靈會越來越枯澀。淡泊是一種很難得的品格,但如果太刻板,就會不近人情。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卿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

心得

“無位的卿相”,是說雖然沒有官位,卻跟卿相一樣;“有爵的乞人”,是說雖然有官有爵,實際卻如同乞丐。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隻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損身敗德之媒,隻五分便無悔。

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切不宜優遊。

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若不當以冷腸,禦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