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向明之太露,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他俱泯。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也。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與毀來。
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難,不可與人共樂,共樂則相仇。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裏冬瓜,自能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之雪,勢必潛消。
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地,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輩,恩禮當愈隆。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車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燭。
識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絕利害之慮。
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隻要和氣渾然,才是居身之寶。
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媚子諛人,似隙風侵肌,無疾亦損。
節義之人亦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牘無節,要使人難見以杜佞端;居鄉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見以敦舊好。
天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而世人反逞其所長而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濟眾人之困,而世人反挾其所有以淩人之貧,真天之戮民哉?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亦可以建功。惟中材的人,多一番智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一事起則一害生,故天下常以無事為福。讀前人詩雲: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又雲:天下常令萬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雖有雄心猛氣,不覺化為冰霰矣。
波浪掀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彼不求日減可求日增,真桎梏此生哉。
窮理盡妙,鉤深出重淵之魚;進道忘勞,致遠乘千裏之馬。
塵許旃檀徹底香,毋以微善而起略退之念;毫端鴆血同鴆毒,莫以細惡而萌無傷之芽。
非理外至,當如逢虎而深避,毋恃格獸之能;妄念內興,且擬探湯而疾禁,莫縱染指之欲。
不虞之譽不必喜,求全之毀何須辭。自反有愧,無怨於他人;自反無愆,更何嫌眾口。
身不宜忙,而忙於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心得
閑的時候就自覺地忙一下,這樣就不會懶散下來;一階段緊張工作之後,大大地放鬆一下,可以使人精神飽滿。有張有弛,乃養生之道。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心得
“火炎冰兢”,火是暖的、冰是冷的,即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意思。“鄙吝”,泛指各種鄙俗的念頭。把世事人情看透一點,就少了許多內心煎熬;心中鄙俗念頭少幾分,便時時有清風明月之感。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得真,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
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與應俱適,心與境兩忘矣。
心得
拿筆在空中畫畫,筆上顏色仍在,空中也不會染上顏色;用刀在水裏割劃,刀刃無傷,水也沒有留下痕跡。這其中,有人生的大道理呀!
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仍集。
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勢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念泉下的光景,則利欲之心自淡。
心得
“赫奕”,顯赫的樣子;“林下”,指隱居山林;“泉下”,指黃泉之下,即死後。官做大了,自是無限風光,但也要常想想隱居山林的逍遙灑脫,這樣對權力的渴望就可以淡幾分。我們生活的花花世界,誘惑很多,熱鬧喧囂,但一想想人生短暫,就感覺什麼名呀利呀的都是浮雲!
夢裏懸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後假;閑中演偈談玄,言言酷似,說來雖是用時非。
少壯者,當事事用意而意反輕,徒泛泛作水中鳧而已,何以振雲霄之翮?衰老者,宜事事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為轅下駒而已,何以脫韁索之身?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