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做最好的自己(1)(1 / 3)

01 相信自己,握手成功——林肯兒時的一塊石頭

在很久以前,隻有太陽,沒有月亮。太陽每天竭盡全力地工作,可大家不僅不領情,反而埋怨太陽的光太過強烈。後來,太陽想了很久,最後,她牽出小小的不起眼的月亮,讓她在夜晚綻放自己,展現自己溫柔的美麗。月亮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太陽也沒有被大家遺忘,人們都感謝太陽給了他們美麗的天空,而月亮也很感謝太陽給她的機會,太陽和月亮使天空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有了更豐富的美好——原來,美,不是單一,而是共同。

高潔的品質猶如芬芳的蘭花,讓我們都贈給別人一朵品德之藍,讓世界散發出清新而又濃烈的香味,那便是一種溫暖,一種愛的芳香。

付出就會有快樂。騰出一隻手給別人,同樣也能夠舉起自己。給別人提供一份幫助,你就會收獲一個笑臉。奉獻一份愛心,你就能體會到愛著的美好。成就別人,同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褒獎。在成就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心靈的快樂與寧靜。

自信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養成需要後天的培養與積累。而許多小事的培養會讓我們看到意想不到的結局。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那時就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

許多成功都來源於自身。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你這樣做就是對的,也從來沒有人說你這樣做就能實現你的理想、你的夢。然而,所有境遇中的一切都是由你來把握主宰的,因為隻有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你才能堅持下去,而堅持不懈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那名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含義。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五十年後,記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一件事:

“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沒用多長時間就搬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象的小山頭,而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

林肯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沒有這個能力,也不是客觀條件的限製,而是自己沒有信心,就這樣在想象的困難麵前止步,結果是永遠不能和“成功”握手。

向大人物看齊

其實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一道數學題,因為比自己學習好的同學也沒做出來,我們就放棄了去嚐試;要跑800米了,看著長長的跑道,你想:算了,憑我是堅持不下來的……就這樣,你一次次的放棄,殊不知,也許數學題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800米也並沒有你想的那麼漫長,隻要你相信自己,樹立自信,勇於去嚐試,問題或許就迎刃而解了。

02 分享能讓快樂加倍——潘基文與鄰居分享桃子

幾十年前,在一個平凡的韓國家庭裏,父母有三個兒子。有一天,親戚送給他們家兩筐桃子,一筐是剛剛成熟的,可以儲存一段時間;另一筐是已經完全熟透馬上就要變質了的,如果三天內不吃完就會腐爛。父親把三個孩子叫過來,問他們選擇什麼樣的吃法,才能不浪費一個桃子?

大兒子不假思索的說道:“當然是先吃熟透了的,這些是放不過三天的。”

“可等你吃完這些後,另外的那一筐也要開始腐爛了。那我們豈不是始終吃不到新鮮的桃子了。”父親顯然不滿意大兒子的建議。

二兒子想了想,隨後說:“應該吃剛好熟了的那一筐,揀好的吃唄!”“如果這樣,已經熟透的那筐桃子不是白白浪費了嗎?這樣的話多麼可惜啊。”父親如此說道。

隨即,父親把目光轉向了小兒子:“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家夥思索了一下,說道:“我覺得我們最好把這些桃子混在一起,然後分給鄰居們一些,讓他們幫著我們吃,這樣就不會浪費一個桃子了。”

父親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笑著說:“不錯,這的確是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於是這家人就按照小兒子說的,把桃子分給了鄰居。這樣他們不僅沒有浪費掉一個桃子,也使得他們和鄰居的關係更加親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