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最好的自己(2)(1 / 3)

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如此優秀,這兩位編輯久久難以平息自己激動的心情。之後,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羅維奇把《窮人》拿給了著名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看,並叫喊著:“新的果戈理出現了。”別林斯基開始不以為然地說:“你以為果戈理會像蘑菇一樣長得那麼快呀?”但他讀完以後也激動得語無倫次。他找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雙眼瞪著這位陌生的年輕人說:“你寫的是什麼,你了解自己嗎?”情緒稍微平靜下來以後,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騰出一隻手”給別人也許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可是在成就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心靈的平靜與快樂。別林斯基等三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後來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搶了光芒,但畢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舉世皆知。別林斯基沒有掩飾自己的心聲,而是對這位年輕人加倍鼓勵。

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別林斯基如此的青睞,他擁有了更多書寫的激情、勇氣與信心,同時他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責任,他不能辜負前輩的期望,他要繼續寫下去,他做出了反應:“我一定要無愧於這種讚揚,我要勤奮,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高尚而又有才華的人!”

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加發奮著書,經常日夜兼程,寫出了大量優秀的小說,成為俄國19世紀的經典作家,被西方現代派奉為鼻祖。

格利羅維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但同樣令人們尊敬的是他們“騰出一隻手”托舉一個陌生人的行動。而且從最初他們就預料到這個年輕人的光芒將蓋過自己,但聖潔的他們連想也沒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向大人物看齊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功,離不開三位前輩對他的殷切關懷。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騰出一隻手”,給別人施以援手,那會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騰出一隻手”給別人,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無論被托舉者最後是否偉大,無論能否得到回報,都不影響我們愛的價值。我們重視的是付出的過程,而不在乎結果,因為在過程中已經收獲到了應有的快樂與滿足。

助人一臂,成就自我。

06 寬恕比責罰更具震撼力——丟失手槍的鮑威爾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年輕時任步兵排長,奉命到德國法蘭克福去執行任務。那時,他們最珍貴的武器是口徑為280毫米的大炮。他們常用卡車拖著這些大炮在樹林裏轉來轉去,以防止蘇聯軍隊知道準確的炮位。

有一天,湯姆·米勒上尉命令鮑威爾的排去保護一門大炮。鮑威爾給自己的手槍裝好子彈,然後坐上吉普車,帶領全排出發了。沒走多遠,他發現自己的手槍不見了。軍人丟失武器不是件小事,他驚呆了,隨即用無線電向米勒上尉報告。

“什麼?”米勒上尉難以置信地問。沉默幾秒鍾後,他接著說,“好吧,繼續執行任務。”鮑威爾回來時心裏忐忑不安,不知道米勒上尉將怎樣懲罰他。米勒上尉叫他過去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說:“我有件東西還給你。”他把一支手槍遞給鮑威爾,“你的槍從槍套裏掉了下來,被村裏的孩子撿到了。”

“孩子撿到的?”鮑威爾打了個冷顫。

“對,幸好小孩子隻打了一槍,我們聽到了槍聲,立即跑去把槍要了回來。鮑威爾,看在上帝的份上,別讓同樣的錯誤再發生了。”

米勒上尉開車走了。盡管手槍已經找到了,但是鮑威爾還是有些後怕。拿到槍後,他馬上檢查子彈匣,發現子彈一顆都沒少,原來手槍並沒有發射過。後來他才知道,槍是他出發前在帳篷內丟掉的,是米勒上尉編了個孩子撿槍的故事來教育他。

寬容在道德上所產生的震撼力,要比責罰產生的震撼力強烈得多。米勒上尉的做法,讓鮑威爾深受感動,也使鮑威爾從中學會了適度地寬容部下過失的領導藝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寬容有時候就是一種拯救。

這件事本來可能斷送鮑威爾的前途,是米勒上尉挽救了他。鮑威爾很感激米勒上尉。他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用怨恨或責罰來實現的目標,完全可以用寬容來實現。如果稍有差錯就將問題捅到上級那裏,自然會失去部下的信任,不是領導者明智的做法;相反,適度遮掩部下的過失,卻可以得到部下的衷心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