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最好的自己(2)(3 / 3)

雖然馬克·吐溫沒有受到很好的正規的學校教育,但他仍然獲得了牛津大學以及耶魯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並和世界各國的一流學者交流思想。

馬克·吐溫在度過七十五年多彩多姿的生活後,於1910年告別了人世。

向大人物看齊

雖然馬克·吐溫的童年很不幸,但他似乎天生就具有很強的幽默感。無論是在條件困苦時還是在生活優越時,他都飽有一份很樂觀的心態。這或許和他母親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因為他的母親也是一位極具幽默感的女性。

樂觀的人在哪裏都會受到歡迎,因為他們能把快樂帶給大家。並且在樂觀心態的指引下,他們往往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最佳狀態,而不會輕易倒下或消沉。也正是因為這份難能可貴的樂觀指引著馬克·吐溫的前進道路。

08 用別人的快樂救贖自己——洛克菲勒的善舉

洛克菲勒年輕的時候唯利是圖,自私冷漠,一心隻想著如何賺錢。在賓夕法尼亞州,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充滿火藥味的信件每天都會如雪花般湧進他的辦公室,信中充滿了對他的攻擊與侮辱,並且有人揚言要暗殺他。

為了防止遭人殺害,洛克菲勒雇了許多保鏢。一開始洛克菲勒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可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下,他的意誌開始慢慢地崩潰了。首先他的身體開始支撐不住了,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失眠、消化不良、掉頭發、煩惱等病症讓他措手不及。最後,他的醫生把實情坦白地告訴他,他隻有兩種選擇:必須在財富和死亡之間做出選擇。

洛克菲勒選擇了退休,他寧願舍棄自己的財富而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醫生們開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並為他立下三條規則——這是他以後奉行不渝的三條規則:

1.避免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

2.放鬆心情,多在戶外做適當運動。

3.注意節食,隨時保持半饑餓狀態。

洛克菲勒自此以後始終遵守這三條規則。退休後,他學習打高爾夫球,整理庭院,和鄰居聊天、打牌、唱歌等。拋開金錢的雜念之後,他發現自己也可以過得如此快樂。同時他開始反省以前的自己,開始思索自己的金錢也許可以給更多的人帶去幸福。

後來,洛克菲勒開始考慮把數百萬的財產捐出去。可是,當他向一座教堂捐獻時,全國各地的傳教士齊聲發出抗議,拒絕接受洛克菲勒的捐贈,因為他們認為洛克菲勒的財產是“腐敗的金錢”。

但是,洛克菲勒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捐贈。在獲知密歇根湖岸的一家學院因為抵押權而被迫關閉時,他立刻展開援助行動,捐出數百萬美元去援助那家學院,將它建設成為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學。之後他一直堅持做善事,後來,又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成立了一個龐大的國際性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全世界的慈善事業。人們對他的態度也漸漸有了轉變,洛克菲勒也開始一點點地享受到這種奉獻的快樂。

洛克菲勒的善舉在拯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笑容每天開始出現在他的臉上,快樂又回到了他的身邊,他開始了自己嶄新的生命。

向大人物看齊

金錢能不能買到快樂?這是世人不斷探索和追問的一個題目,有人說,沒有金錢一定不會快樂;也有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快樂二字自然不在話下。

從洛克菲勒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當我們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們時,金錢也會買到快樂。因為心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到了滿盈的愛與幸福。

把心放寬,與人為善,更多地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送去你的溫暖和祝福,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快樂已經長駐在你的心底了。

09 一事無成到IBM創始人——沃森父子的成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