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舉重若輕,做個解決問題的高手(1)(1 / 3)

01 軟硬兼施,用實力說話——墨子智鬥公輸班

舉重若輕,是許多大人物獲得成功的訣竅。

舉重若輕,是深謀遠慮,是膽魄過人,是麵對困難、險境時的從容不迫、應對自如,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氣概;舉重若輕是揮灑,是飄逸,是大氣而自信,縱巍巍昆侖如過眼雲煙。

做到舉重若輕,就能以平和的心態直麵重任,笑對難關,從而臨危不亂,在心平氣靜之中做出驚人之舉。否則,即使是可以完成的任務、本來可以克服的困難,卻因心慌意亂而處置不當,終致功敗垂成。

學會了舉重若輕,就會覺得大事不大,變壓力為動力,以良好的心態做好大事,成為眾人仰望的大人物。

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人民遭難。這時,出現了一些反對戰爭的人士,墨子是重要的一個。

公輸班是魯國一位出名的巧匠。這一天,他剛剛為楚王造出一種攻城的雲梯,準備用來攻打宋國。大徒弟突然稟報:“師父,墨子來見您了!”

墨子姓墨名翟,是戰國初期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公輸班久仰墨子的大名,聽說他登門來訪,立即說:“快請!”

墨子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寒暄過後,公輸班問道:“先生來是……”

墨子故意很嚴肅地說:“是這樣,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請你去替我把他殺了!”

公輸班一聽不高興了:“我可不願意隨便殺人。”

“那你為楚王造雲梯,將來殺的人不是更多嗎?宋國有什麼罪過呢?”墨子突然問了一句。

“這個……”公輸班沒詞了勉強說,“先生說得是事實,不過這可是大王決定了的事啊!”

墨子說:“那你帶我去見一見大王好嗎?”

公輸班答應了。

到了楚王那裏,墨子給楚王講了一件事情:“有這麼一個人,他自己有華麗的車子不坐,卻偏要去偷別人的破車;自己有嶄新的絲綢衣服不穿,卻偏要去偷人家的破衣爛襖:自己家裏有山珍海味不吃,卻偏要去偷吃人家的粗茶淡飯。您說這人是怎麼回事?”

“我看這人八成是瘋了!”楚王笑著說。

“那麼,”墨子這才切入正題,“貴國方圓5000裏,宋國隻不過500裏,這就好比是華麗的車子同破車子;貴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宋國一片荒野,地瘦民窮,這就好比是山珍海味同粗茶淡飯;貴國森林密布,而宋國樹木稀少,這又好比是絲綢衣服同破衣爛襖。如今大王一定要去攻打宋國,同那個人又有什麼兩樣呢?”

楚王點點頭:“寡人明白了。不過我還是要試一試這雲梯的效用。”

“那也不一定非要去攻打宋國不可。我們現在就可以試驗一下!”墨子說。

“怎麼個試法?”公輸班在旁邊問道。

墨子把自己的腰帶解下來,圍成一個圓圈當作城池,又撿了一根木棍作守城的武器。

公輸班一看,也撿了些木塊、木條作為攻城的雲梯、飛石等器械。於是兩個人開始演示一場攻與守的“戰爭”。

公輸班不斷變換著攻城的方位和方法,但始終不能得手;而墨子呢,不論公輸班怎樣進攻,他總是用自己固有的方法進行防守,直到公輸班最終認輸。最後,公輸班十分惱怒:“我知道能用什麼辦法對付你,可是我不說。”

墨子卻笑笑說:“我也知道你想用什麼辦法,可是我也不說!但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早已派我的弟子到宋國去,按我的方案做了充分的應對準備。”

楚王卻聽不懂他倆之間的啞謎,就問墨子。墨子說公輸班是想殺了他。

楚王一想:既然人家宋國已經有了準備,再去攻打不是白白讓將士們去送死嗎?於是,楚王終於放棄了攻打宋國的決定,也將墨子放回。一場戰爭就這樣避免了。

向大人物看齊

凡事不能光說不做,要想征服別人,不能光在嘴上說得動聽,還得用實力說話,這就需要“軟硬兼施”。

墨子首先分析了攻打宋國的理虧之處,這讓對方師出無名,在聲勢上自然就弱了幾分,這是以口才取勝。接著他又察明公輸班的微妙心理,用各種方法打退了公輸班的“進攻”,這是以實力說服。能將“軟硬兼施”運用自如,確實不簡單。

02 曉之以理,動之以利——蘇秦合縱抗秦

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有個叫蘇秦的人。他利用自己所學的縱橫之術遊說各國,希望達成自己的理想。最初他到秦國遊說秦惠王,但是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還差點被秦王殺掉。

蘇秦狼狽地回到家中,父母見他用盡錢財,卻沒一點成就,竟出言責罵。他的妻子也不願意看見他。家中的親屬都盡量地躲避他。一次,蘇秦餓極了,向他嫂子討飯吃,他嫂子也以冷言相譏。但蘇秦並沒有放棄他的遊說計劃,他又一次出去遊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