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康回商經營的走水商號
各貨來源,除安康地區各縣的出產外,還有湖北竹溪,四川城口和漢中、城固、洋縣等地運來的藥材山貨,各商號收購,經過加工成裝後,交船家運到漢口(長水)或老河口(短水)出售。各走水商號在漢口所購以上貨物,裝載舟楫,從漢江逆流而上,運回安康。如景莊布、匹頭、紅白糖、鹽、堿、礬等五花八門的雜貨,充盈市場。許多小攤鋪號經營這些雜貨,並在不斷往返營運中,溝通貨物有無。
民國9年(1920年)至抗日戰爭前(1920~1937年),是漢江航運的興盛時期。當時往返於漢江航運的大小木帆船。經常保持在2000餘艘。絕大多數以安康為中轉港口,往返於安康、漢中和漢口之間。其中陝西幫的船舶有1300多艘——漢中300艘、石泉50艘、紫陽300艘、安康350艘、旬陽100艘、白河200艘。載重大的有60多噸,小的7~8噸。輸出的貨物比輸入貨物多。因有些貨係毛板船裝運至老河口或漢口後,船隨貨出售。
自民國26年(1937年)爆發抗日戰爭,1938年10月武漢三鎮淪陷,安康和漢口關係斷絕,漢江航程縮短,上下貨物停滯,往返船隻隻能到湖北老河口,漢江航運從此處於衰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