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皮筏的製作與維護
皮筏分牛皮筏和羊皮筏兩種,二者的區別在於:羊皮筏需要在每個皮囊中充氣組合而成,且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以載客為主;牛皮筏以所運貨物,如羊毛、駝毛等填塞在皮囊即可,載重量大,行駛較緩,專載貨物。羊皮筏多用於短途運輸,而牛皮筏以長途販運為主。
皮筏的製作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
1.製作皮胎。以秋冬季牛羊為最佳。先把宰後的牛羊倒掛起來,自尾部割開,慢慢褪皮至頭而止。若將皮胎劃破,隻能報廢。
2.脫毛。向皮胎內注入適量溫水,然後合在一起放在地上約三五日。先以腳踩腳揉,再用手脫毛。有些文獻記載說:“用堿土或硝、礬或米糠塗在皮上,用化學作用發臭味再將毛拔去。”這是製皮革脫毛的舊方法,但不能用於製作牛羊皮筏。
3.技術細作。把牛羊皮胎的梢尾部切割棄之,沿其周圍以適當距離成若幹小孔,再穿以兩端削尖的竹簽,用細麻繩紮緊使之毫不漏氣,是為“大頭”。再把頭部如前法製作,是為“小頭”。此時再從前腿灌入適量的清油、食鹽和水,吹起使之膨脹後紮緊雙腳,以大頭在上的方向懸掛,隨時翻轉。約三五天後,見皮胎成褐黃透明色時即可。
大型的牛皮筏是以120個以上的牛皮胎連接而成,可載重20餘噸;小型的由40個以上的牛皮胎連接而成,載重為10餘噸。大牛皮筏為長方形,其上有橫杆把所有皮胎連為一體,前後有漿,行進速度不及羊皮筏,多用於長途運輸。還有較小的牛皮筏,需30個牛皮胎,載重約5噸。牛皮筏多用於青海至蘭州一段的載運。
羊皮筏的連接與牛皮筏一樣,是用大小木椽作骨架,以繩索連成的長方形。最大的羊皮筏有用600隻皮胎連成的,可載20噸以上的貨物;中型約需360隻,可載15噸;小型約需330隻羊皮胎,載重10餘噸。羊皮筏較牛皮筏輕便。
牛羊皮筏上所用水手(又稱筏子客、筏工)要深諳水性,人數視筏子的大小而定,大型者約8人,中型者約4人,小型的一人即可。皮筏航運前筏工們首先要隨時巡回檢查所有皮筏,看是否有破損、漏氣、缺氣的情況。一經發現,必須立即修補充氣。充氣有兩種,一是用嘴吹氣,這需要硬功夫,據說“吹牛皮”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二是特製的皮氣胎擠壓充氣,近似活塞半機械式。
劃破或撞破的皮胎要立即抽換、補疤。劃槳及木杆斷折後,可以依茬接起綁緊,也可以用薄鐵皮包好釘好再用。凡是走遠路的筏子客,都帶有一個用舊皮胎製成的工具包,內裝針、錐子、剪刀、麻繩或細皮繩以及破舊皮胎,以備維修使用。
皮筏攏岸或靠岸時,必須選擇避風的河灣。以粗麻繩係前後兩端,選淺水處拴於巨石、樹身或樹樁上。夜晚有筏工輪流看管,以防河水上漲或起大風造成繩子鬆動。到達目的地後,拆下皮胎放氣曬幹,折疊成捆,或背負或擔挑,或雇牲畜馱運或由汽車拉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