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用奮鬥去創造財富(5)(3 / 3)

就這樣,他一分一分地掙來學費、生活費,還給家裏寄錢。他的信念是,生活靠自己。薑洋身上散發著快樂與堅強,朋友佩服地說:“薑洋,你就是永遠死不了的那種人!”舞蹈的薑洋,能超越艱難生活,找到另一個更真實的自我。在每一個飛躍每一個旋轉裏,在每一個苦難或者歡快的舞蹈動作裏,他感覺到每一滴血都在熱烈地奔流,每一個呼吸都激情洋溢。舞的自由、隨性、火熱和輕靈,融進了薑洋的內心。隻要他跳起來,他就能從現實的桎梏裏輕巧地飛出來,努力向上。向上,就是幸福的天堂。

流浪中尋找精神支撐

周崇賢15歲就告別家鄉四川省合江縣堯壩鄉,到貴陽打工。在鋼材庫搬運、在建築工地挑沙石、在私人煤窯挖煤……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一幹就是3年。

在煤窯挖煤時,他才17歲,經曆了生死的考驗。巷道很矮,不得不四肢著地,像牛拉車一樣,拉著“煤船子”爬行。稍不留神,頭就碰到石頂,撞得頭昏眼花。有一次他落伍了,電石燈又突然熄滅。四周陰森可怕。他呼喊,但是沒有回聲。他感到自己掉入了絕望的深淵。他誤入了早已廢棄的“死亡通道”。當他發現前麵已無路可走的時候,他驚出一身冷汗,掉頭就往回逃。膝蓋出血了,但他忘記了疼痛,幸運地逃離了死亡。他經曆了一次同死亡搏鬥的內心體驗。

他不僅在同苦難和死亡搏鬥,也在同命運搏鬥。在打工的惡劣生存環境下,他沒有讓自己的精神園地荒蕪,小小年紀就每天晚上克服打工的疲勞和同伴們的嘲笑,趕10多裏路去貴陽金築大學聽課。他在上夜校。他在苦難之中,尋找著精神支撐。三年之後,他拿到了蓋著金築大學鋼印的畢業證書。

三年之後,1988年,就在他同死亡搏鬥取得勝利之後,就在他流浪到四川西昌市去當小木匠的時候,《涼山文學》發表了他的兩個短篇小說和一個中篇小說。當然,這是他無數篇小說之中的成功之作。

他又流浪到廣州。沒多久,1990年2月2日,他又爬上一輛髒不拉嘰的破車逃離廣州,到順德市均安鎮投奔打工的三姐。三姐幫他找工作,日子一久,他就等不下去了,隻好自己到一家條件惡劣的鑄造廠打沙模。後來姐姐幫他找到一份工作,比打沙模也好不了多少。夏天熱得像蒸籠,冬天用冷水洗毛氈,雙手裂滿口子,纏滿膠布。幾個月下來,三姐看他瘦削的樣子,心疼得哭了。

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同惡劣的生存條件搏鬥。但是,條件無論多麼艱苦,他都不會停止每天晚上的學習和寫作。幾十個人的大宿舍裏空氣不好倒是小事,關鍵是吵嚷得沒法靜下心來。他顧不了那麼許多,放下蚊帳,伏在床上寫。雙肘和腿經常麻得不能動彈。有時宿舍實在吵得厲害,他就跑出廠門,鑽進半人高的草叢中寫。蚊蟲往他身上爬,一癢就抓得血淋淋。一次下雨,跑不及,把5角錢的方格紙澆透了,他心疼了好久。他終於想起飯堂是個好地方,雖然有蚊子可條件好多了。

1991年6月,《佛山文學》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打工妹詠歎調》,引起不小的轟動,被評論家列為“打工文學”代表作之一。三年後,又把他列為“打工作家”行列。

1994年5月,一個機會終於悄悄地遊弋到這個打工仔的身旁。廣東的大姐打電話告訴他,中山人民廣播電台招聘記者。他舍不得10多塊錢的車票,騎了3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去參加麵試。5月13日,他跨入了新聞界,結束了流浪的打工生涯。這一年,他還獲得了廣東青年文學最高獎項——新人新作獎。

1999年,他的小說專集《周崇賢文集》一套8冊正式出版。站在28歲的起跑線上,他說:“正是人生中諸多的苦難造就了我的今天。我感謝苦難,感謝苦難中我永不倒下的身軀和意誌。”

苦難是一所學校

黃海濤3歲時母親去世,父親中年喪偶,一夜之間變得蒼老。父親艱難地挑起一家八口人的生活重擔。海濤的哥哥姐姐每天出工掙工分。他還小,正讀小學,放學就去放鴨子。他一個人在田野裏並不寂寞,他每天都與書交流。這期間,他讀了《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鏡花緣》、《暴風驟雨》、《封神榜》等。找不到書時,就讀《毛澤東選集》,前後讀了三遍。這使他的作文總是全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