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3章 大皇帝釋因(1)(2 / 2)

如此一來,佛爺隻能偃旗息鼓,時常坐在客店,看書背詩練字,或者聽聽各處的動靜,出出主意,運籌帷幄。偶爾夜裏翻牆出來走走,或者查看情形,總之就是得避過眾人耳目。再則黛玉跟前有了陳公公,他也能放心許多,凡事也便宜起來。

這會兒安心的念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第二十五,內有偈子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曆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念完停下來,給菩薩行過禮,回頭時見大皇帝已經坐在一旁,二人便往偏殿而去。大皇帝先笑道:“愛卿倒是禪性深厚,不如依舊出家,朕給你蓋座最好的寺廟,如何?”

佛爺搖頭道:“不敢忘本性,不敢忘天命。在家出家,若能常懷慈悲心,廣積功德,又何須非要出家?沒得玷汙菩薩。”心不誠而出家,借著佛菩薩之名作惡,大概是惡中之大惡。

二人接過茶來,佛爺才道:“如今大事已成,我可要帶人走了。”

呃……大皇帝愣在那裏,過了許久,抓耳撓腮,使勁兒想詞,老半天才想起一個來,忙道:“事兒還沒完呢,急什麼?呃……這才開始,還要將眾人審問明白,依法懲治,才算完。”

這純屬無賴,佛爺淡淡的道:“當初說好隻是盡快將他們掃除,如今不是已經掃了嗎?皇上……別是有意將我的人接到宮裏做人質吧?”看樣子有點兒像。

這倒是有些冤枉人了,大皇帝忙道:“絕無此事,是她自己要入宮的。如今才舉旗,後事還多著呢。賈府牽連甚眾,此間必定會有人求情,或者多方阻攔,若是證據不足,不能服眾,朕還是難以定罪。到時候若是勉強治罪,隻怕眾臣不服,如此動搖天下根本。愛卿乃是菩薩,不能坐視不理吧?”這個借口還不錯,大皇帝說完自喜了一下。

佛爺想都沒多想,淡笑道:“如今證據確鑿,哪裏還有什麼不足?既是欽案,又何須將證據呈給天下人一一過目,不過定了罪即可。至於眾臣,皇上不是已經下旨,露了意?眾臣除非真想謀反,誰敢公然和皇上過不去?又或者……”佛爺看著大皇帝道,“古有擲果盈車之事,皇上不如將幾位首惡拉去遊街,若是不能滿載而歸,盡可釋放他們,我並無話說。”

大皇帝一腦門冷汗,歎道:“愛卿天天閉門不出,想是在修煉呢?隻是他們都是開國功臣之後,又豈可如此侮辱?古有刑不上大夫之說,如今即已受刑,卻斷不敢那般侮辱的,否則天下不安,可是大事。而且……”大皇帝腦子一轉,終於想起個緣故來,正色道,“別的證據都是尋常之事,那兩件最重要的,卻有些拿不出手。”

佛爺忽而笑起來,應道:“如何拿不出手?以往莫須有的罪名都能加,如今證據確鑿,怎麼叫拿不出手?難道天下還敢都來瞧瞧不成?國公府私藏逆賊謀叛名畫,又販賣私鹽,素來都是重罪,哪一條不能置他們於死地?而且這也不過是個說辭,又何須太當真?”

大皇帝低頭想了想,笑道:“那幅畫倒是不錯,隻可惜……來路不正,而且畫的人不好。天下之人,如何能隨意畫個文王在家,難道還想當武王不成?還求子孫昌盛……但仔細說來,到底也有些牽強……”想想還是覺得好笑,幸而是欽案,便是果真沒證據,也能構禍,別說還有個東西在手了。

佛爺不以為然,搖頭道:“那不過是個說辭,皇上又不是不知道。最終也不能判謀反之罪,否則必然株連九族,事兒就大了。皇上不是說過不想動其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