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常規,於細節中打破(7)(2 / 2)

◆文/袁玲

一天,一個年輕人走進某國際函授學校丹佛分校的辦公室,他想要得到一個銷售員的工作。總經理約翰盯著這個有些瘦弱的年輕人,談了一些問題後,突然話鋒一轉,問:“你有什麼辦法把打字機推銷給農場主?”

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對不起,先生,我沒有辦法把打字機推銷給農場主,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需要!”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回答,讓約翰先生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他說:“小夥子,祝賀你,你通過了。就是這道測試題,有無數的應聘者,想盡了各種辦法,要把打字機推銷出去,隻有你的回答最讓我滿意。”

“誰會願意去買一件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呢。”約翰先生說,“去工作吧,小夥子,你會工作得很好的,因為你知道誰需要什麼,誰不需要什麼。”

還是這個年輕人,後來主動從這家公司辭職,到位於俄瑪哈的阿莫爾公司去應聘,依舊是做推銷員。公司總裁海瑞斯端坐在寬大的老板台後麵,故意擺出一副懶洋洋的樣子,看了他一眼說:“年輕人,不管你以前工作能力如何,來到我這裏就都等於零。這樣吧,從現在開始你去接受一個月的職前培訓。”

“抱歉,先生。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寧願另覓他處。”

年輕人一邊說話,一邊就要走。“請等一等,年輕人,”

海瑞斯很好奇,“通常所有來我這裏應聘的人,都是按照我的旨意來做事的,隻有你與眾不同,敢於坦陳己見。我很想知道你剛才想馬上離開這裏的原因。”

“很簡單,先生,如果我在這裏接受一個月的職前培訓,就意味著這一段時間,我喪失了與顧客在酒吧或其他場合聊天的機會。我的心目中,隻有顧客,沒有職前培訓。”年輕人的話,博得了海瑞斯對他的好感,思忖了片刻之後,海瑞斯在一張信箋上,寫下了這樣一行字:一個不願意喪失顧客的人,到南達科他州西部,那裏的業務由他接管。

知道每位顧客各自的需要,把和顧客的溝通、交流放在首位,這就是年輕人成功的秘訣。我們也應該如此,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方法。

買件紅衣服

◆文/李璞良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小的時候家裏很窮,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時經過一個工地,看到一個像老板模樣的人正在那兒指揮蓋一幢摩天大樓。

卡內基走上前問道:“我長大後怎樣才能像你一樣成功?”

“第一要勤奮……”

“這我早知道了,那第二呢?”

“買件紅衣服穿。”

卡內基滿腹狐疑:“這和成功有關嗎?”

那老板模樣的人指著前麵的工人說:“有啊!你看他們都是我的手下,但都穿著一色的藍衣服,所以我一個也不認識。”說完,他又指著旁邊一個工人說:“你看那個穿紅衣服的,就因為他穿得和旁人不同,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就認識了他,發現了他的才能,過幾天我會安排他一個職位的。”

成功需要有迥異於常人的智慧……

一件紅衣服就可以將你和別人區分開來,這說明:

要具備你自己獨有的風格,並且讓別人發現你的不同,進而發現你的能力。

文憑隻看3個月

◆文/士心

有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畢業生說:“你的文憑代表你應有的文化程度,它的價值會體現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隻有3個月。要想在我這裏幹下去,就必須知道你該學些什麼東西。如果不知道該學些什麼新東西,你的文憑在我這裏就會失效。”

企業招聘人才,文憑是敲門磚,進門之後,悟性才是開鎖的鑰匙和向上的階梯。同是學士、碩士、博士,甚至是同校同屆同專業,文憑雖相同,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一遛就見了分曉。同在一個部室,甚至同做一份相近的工作,悟性深淺、敬業精勤與否,則是事業發展和進步的關鍵。大學畢業生小方和小安同時被招聘到某公司運輸部。小方按部就班,認認真真地完成經理交辦的每項工作,沒出什麼差錯,他自己也比較滿意。但小安卻並沒有安於現狀。在對客戶的分析中,他發現京津冀魯等地的貨物運輸近期常有滯期現象,多是由於修路造成。於是,他通過電腦交通網絡,對北京周邊各交通幹線的路況進行了一係列調查摸底,並於每天列出一份動態的路況交通圖送給經理參閱。就是這份動態的路況圖,對公司的貨物運輸起了重要的疏導作用,不但縮短了有效運輸時間,而且減少了因堵車、繞行而產生的運輸費用,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和獎勵。當然,3個月後,繼續聘用的是善於“用”腦子幹的小安。

知識的積累,不應是一種“死積累”,這種積累多了,常常是為積累所累,讓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知識的積累,應當是“活”的,融會貫通、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