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暖心篇——博大親情,溫暖心靈(5)(3 / 3)

最美的聲音

◆文/包利民

大學時同寢室有一個家住哈爾濱的同學,他從不給家裏打電話。問他,他說家裏沒有電話,寫信就可以了。我們有些奇怪:他家住在大城市,生活條件也不錯,家裏怎麼不安電話呢?那次暑假回來後,他每天晚上在被窩裏聽一盤從家裏帶來的磁帶,有幾次還哭出了聲,我們提出借他的磁帶聽一聽,他說什麼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們從他的枕頭下翻出了那盤磁帶,放在錄音機裏聽,好久也沒聽到聲音。我們很是納悶兒:他每天晚上聽這盤空白帶幹什麼呢?

快畢業時,他才告訴我們原因。原來他父母都是聾啞人,為了生活,他們吃盡了苦也受盡了別人的白眼冷遇,為了他能好好上學讀書,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給他創造最好的條件,從不讓他受一點兒委屈。後來日子好過了,他卻要離開父母去遠方上大學。他說:“我時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媽媽,是他們用無言的愛塑造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錄下了他們呼吸的聲音,每天晚上聽著,感覺父母好像在身邊一樣。”

我們的心靈被深深震撼了,親情是世界上最燦爛的陽光。無論我們走出多遠,飛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們的背後,我們永遠是他們心中最牽掛的孩子。大愛無言,而那份無言的愛,就是人世間最美的聲音。

盡管無言,但親人的心跳和呼吸永遠在訴說著他們的愛。“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父母的愛對於我們來說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禮物。

一句話的力量

◆文/黃自林

我家在湄河邊,外婆在河對麵,外婆常來我們家。一次,媽媽和外婆在嶺上挖紅薯,恰好看見村上有出殯的,那長長的送喪隊伍、那幾十條幢幡、那嗩呐的哀號、特別是那悲慟的哭聲,動了外婆的心。外婆說:“好人哩,不是好人誰會哭?”

母女倆坐在嶺上看。外婆觸景生情。外婆對媽媽說了許多許多。許多話媽媽過去都忘記了,媽媽隻記住外婆一句話:你死了誰會哭?

媽媽在村裏小學當老師。媽媽在課堂上對學生講了外婆的那句話。媽媽說,人的生和死同樣隻有一次,但死比生更珍貴,人活著時做了什麼,在死了誰會哭?

一個人隻有生前為別人、為社會作出了貢獻,離去時才有人真心地感到悲痛。外婆把這個道理講給媽媽,媽媽又講給“我們”,那句話是在教育別人,也是在叩問自己的心啊!媽媽生了6個兒女,兒多母苦,媽媽拉扯我們,媽媽苦哩,可媽媽不說苦;媽媽在冬天裏穿一雙補了又補的涼鞋和我們拍全家福不說苦;媽媽在漏風漏雨的教室裏當了二十餘年的代課都不說苦……媽媽的那點兒薪水,總要幫別人忙,我們一家卻成了村裏最窮的人。

媽媽終因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媽媽在臨死時掙紮著說她還沒活夠,她還要做許多事,她不能辜負她媽媽。

媽媽臨死時怎麼也不肯合眼,媽媽是想撫摸我們的頭,說外婆的那句話。我們跪下,我們把頭伏在媽媽的懷裏。

媽媽留下一句話:你死了誰會哭?

弓比弦長

◆文/於宇

小時候,兒子常纏著人高馬大的父親比個子。兒子朝父親跟前一站,頭頂還不到父親的肝髒部位。父親就笑他,說:“這不是明擺著嘛,你還是個小不點兒呢!”

兒子歪著腦袋說:“哼,總有一天,我會超過你!”

後來兒子上初中了,又上高中了,再後來工作了,又當幹部了,個子就像春天的秧苗哧哧地長,漸漸地趕上了父親。父親心中欣喜不已!沒事兒時,父子倆常在一起比個子,不過,每次都是由父親主動發起的。

“來,看你比爸又高出了多少?”

父親朝人高馬大的兒子跟前一站,禿頂正好被兒子的肩膀“沒收”,兒子就笑:“咱倆不成了高爾基(低)啦!”

父親開始駝背了,晚年駝得厲害,遠遠地看,整個身子就像把弓!然而,沒有“自知之明”的父親,卻偏偏愛穿兒子的舊衣裳。他穿兒子衣裳的樣子很不雅:前麵拖得老長,後麵吊得老高,比趙本山扮演的老太婆還要滑稽!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兒子回家,他還是死拉硬拽地要和兒子比個子。

兒子逐漸地讀懂了父親的心思。父親和自己比個子是假,他是想以自己的“矮”來襯托兒子的“高”,因為兒子在他的心目中,是神,是鷹,是希望,是寄托!隻要能看見兒子長成參天大樹,即使化成樹根旁的一片枯葉、一攤黃泥,父親也願意!

有一天,父親又要和兒子比個子。

兒子說:“爸,別比了……”

父親說:“怎麼不比了呢?是嫌爸爸不配和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