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兵在北京郊外搶掠了幾天之後,見明政府軍隊不做抵抗,就大肆橫行了一陣,押運著搶來的大批男女牲畜和金帛財物,誌滿意得地引兵西去了。
麵對俺答兵的撤去,仇鸞屬下的10多萬軍隊麵麵相覷,沒有一將一卒發放一箭。隻有在俺答兵退了很遠之後,仇鸞才帶著軍隊尾隨其後,假裝追擊一番。這時,俺答汗本想從白羊口那個地方出塞,結果受到了明朝守將的阻扼,又隻好擁眾返道東南,在昌平北麵突然與假裝追擊的仇鸞軍隊相遇。仇鸞出乎意料他自己差點被俘去,軍隊也大亂逃潰。俺答騎兵破陣而入,殺傷明軍,1000多人,又帶領他的部下從古北口出塞了。仇鸞潰敗後,為了向世宗邀功請賞,殺了幾十個百姓的頭充數,世宗也沒加核實,就加封他為太保,賜給他一些金帛。
世宗感到這次失敗是一場奇恥大辱,為了泄憤,就把兵部尚書丁汝夔抓來問罪,投入監牢裏。丁汝夔立即向嚴嵩求救,嚴嵩安慰他說:“不要害怕,有我在,一定不會讓你死的。”後來,看到世宗真的發怒,要處丁汝夔死刑的時候,嚴嵩卻噤若寒蟬,一聲不吭了。這時,丁汝夔才明白過來,臨刑時大聲呼喊:“這都是嚴嵩把我給斷送了。”
因為這件事發生在世宗在位第二十九年,那年是庚戌年,所以這次事件被稱為“庚戌之變”。
張居正改革
明世宗死後,由他的兒子朱載繼位,改年號為隆慶,這就是曆史上的明穆宗。這一次皇帝的更替和以前皇帝的更替一樣,又給下麵的大臣有一個革除弊政的機會。張居正就利用這種機會,進行了一場改革運動。
張居正很早就走上了宦途。一開始,他在翰林院任編修,當時正是嚴嵩當權的時候,他看到天下群盜湧起,貪風不止的局麵,感到國家的形勢很不妙。他認為這種形勢非得有一個磊落奇偉的人不可,隻有這樣,不拘常規才能廓清天下這種混亂的局麵。但是,當時皇帝昏庸,奸臣執掌朝政,他的思想也就比較悲觀,認為世上即使有這種磊落奇偉的人,當政的皇上也未必了解他,即使了解他也未必肯起用。這樣,張居正就隻在翰林院當了7年的編修,然後就稱病辭官回家了,在家裏閉門讀書。
就這樣,張居正在家整整又讀了6年書,由於他的父親很希望他能夠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他隻得又進京當官,任國子監司業。張居正的性格比較深沉,而且很有膽略,這次進京後,他就懷有更大的抱負。在辦完公事之後,他就注意研討曆代盛衰興亡的曆史經驗教訓,留心觀察社會現實。明穆宗登位那年,他就被遴選入放內閣。第二年,他針對世宗以來的種種弊端,向穆宗上了一道奏疏,指出當時朝政已經是積習成弊,頹廢不振了,如果不及早實行一些改革,結果會積重難返。
張居正在那道奏疏中陳述了他的一些政治主張,是很有見識的,在當時也是勢在必行的,穆宗皇帝對這個也深表讚賞,可惜的是他在位僅6年就去世了,那時候,張居正還不是內閣首輔,所以他這些主張暫時不能得到實行。
穆宗去世後,由太子朱翊鈞繼承了帝位,開始了明神宗治天下的時代。這時,張居正聯絡宦官馮保,攆走內閣的首輔高拱,在皇太後的支持下,出任了內閣首輔,擁戴著10歲的神宗小皇帝。張居正已經大權在握,年幼的小皇帝又對他言聽計從,於是,張居正就把他昔日的政治主張,在神宗統治的時候,逐一地付諸實施,掀起了一番雷厲風行的政治改革。
張居正改革首先整飭吏治,他認為當時朝野拖遝成風,吏治不清。於是,他就提出了考核吏治,要求為官清廉,政治清平,讓老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他又製定出一套考核官吏政績的辦法,通過考勤,來分別官員們的勤惰、賢愚的狀況,把那些辦事拖拉的官員毫不留情地罷免或者黜陟了。張居正在選拔和任用官吏的時候,主張唯才是用,不受毀譽、親疏關係的影響,人要有真才實學,就加以破格重用。對那些沒有軍功,能力又十分低下的,即使是皇親貴戚,也決不濫封爵位,輕授官職,這樣就使整個官僚機構不十分龐大。
張居正在改革的過程中,為了改變賦役嚴重不均的狀況,減輕無地或者少地農民的賦稅,後來又下令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這樣,又為明政府的財政增加了不少收入,也減輕了農民的許多負擔。
張居正在進行這些改革的同時,還做了許多加強邊防的工作。明世宗時發生庚戌之變,那時,張居正也在北京,他目睹了俺答軍隊圍困北京的局麵,他內心深有感觸,他就決心對邊防加以整頓,加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