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絕色才人(1)(2 / 2)

楊氏似乎很了解宮中之怨,又覺得女兒一入深宮,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所以當武則天進宮前與母親告別時,楊氏一時悲痛流淚。但是勇於進取並滿懷信心、對宮中生活充滿著憧憬的武則天卻不以為然,她言笑自若,毫無悲傷之感。當楊氏哭哭啼啼送別時,武則天反倒勸慰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伺兒女悲乎?”楊氏難以違背女兒的心願,抹去了眼淚,強顏歡笑地把武則天送出了家門。

武則天步入了深邃的後宮,拜見了唐太宗。太宗初次見到武則天,隻見她長得亭亭玉立,兩鬢稍寬,下頦豐美,兩眉之下一雙眼睛神采飛揚,顯示出她的精明強幹。又見她明眸皓齒,體態嫵媚可愛,十分喜歡,當即賜號“媚娘”,封為才人。從此,宮裏人都習慣稱她為“武媚娘”。

才人是內宮女官名,其秩位為正五品,是眾嬪妃中地位較低的女官。唐製規定:皇後一人,總領後宮,地位最高;其次是四妃,即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各一人,這四人稱為夫人,正一品;四妃之下依次是九嬪:即昭儀、昭容、昭嬡、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九嬪之下有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此下尚有寶林二十七人,禦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分別為正六品、正七品、正八品。才人位於九嬪之下,主要負責宴寢服飾之事。

武才人入宮之後,除了每日做好天子的宴寢服禦之外,學習宮廷中的禮儀是她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在皇宮裏,等級森嚴,禮節繁多,謁皇帝,見嬪妃,都有一定的禮儀,在接人待物方麵,婦禮、四德方麵都要接受教育。長孫皇後在世時,曾采集古代婦人之事撰成《女則》。在《女則》中,曾斥責漢代馬皇後不能抑製外戚,致使外戚幹預朝政,要引以為戒。同時她以後妃“車馬之侈,此謂開本源,恤末事”。雖然她在世時,常告誡左右宮女說:“吾以自檢,故書無條理,勿念至尊見。”但當她去世,左右還是將《女則》一書呈奏唐太宗,太宗遂將此書作為宮中妃嬪禦女的必讀之書。武才人入宮之前,雖曾接受過楊氏的教導,但還不曾受過嚴格的宮廷教育,如今她已成為才人,經常要服侍皇帝與妃嬪,其言談舉止,都必須符合禮儀,不可妄動。因此,她學習禮儀與女德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從而使她逐步熟悉了宮中的禮儀。

武才人同眾嬪妃一起,每天都要料理唐太宗的飲食起居;唐太宗接見朝臣時,有時也侍立在身旁,隨時聽從使喚。武才人時常留心太宗君臣論政,她欽佩太宗的雄才大略與英明果斷;他知人善任,懲惡勸善,吏治乃較清明;他的從諫如流,雖不如貞觀之初,但還能較好地接納大臣的規諫,以匡朝政之失。對於唐太宗如何治理國家的一樁樁大事,武才人大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使她受益匪淺。但是,已漸漸步入晚年的唐太宗,也暴露出封建帝王的局限性。由於他滋長了驕傲情緒,勵精求治不如貞觀之初,有時納諫似有勉強,好猜疑大臣,貪圖安逸、奢侈的生活作風也微露端倪。唐太宗晚年的這些缺點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武才人。

由於武才人在宮中數年的生活,耳濡目染,以及她接受的教育,使她逐漸失去了一個女孩的天真與稚氣,逐漸變得成熟起來,性格也變得剛強起來了。有一天,宮中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這天早朝完了,太宗與幾個將軍閑談,議論如何馴服一匹烈馬。原來,唐太宗新得到一匹名馬,叫獅子驄,體態高大,四肢有力,疾馳如飛。隻有一處不盡人意,那就是它的性情暴烈,多少有經驗的馴馬老手都對它無可奈何。因此,太宗與將軍們一起探討如何馴服這一烈性馬。

這時,恰巧武才人侍立在太宗身旁,昕了幾個將軍的議論後,不覺脫口而出:“妾能製服它。”

唐太宗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又露出懷疑的神色,誰能相信像她這樣一個纖弱的女子,竟能製服這樣一匹烈馬呢?不料武才人不慌不忙地講出了馴服烈馬的辦法:“妾能製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