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絕色才人(2)(1 / 2)

左右聽了,無不大嘩。唐太宗聽了則大吃一驚。他還從來沒想到,這樣一個嫵媚的女子,性格卻如此剛強,手腕又如此殘忍。

對宮中生活充滿著美好憧憬的武才人雖然剛入宮時,以她那超群的嫵媚贏得了唐太宗一時的喜愛,十分寵愛,但事過不久,武才人很快就失寵了,而且一直到太宗駕崩之時,她很少甚至未被親幸過。因為初入宮時的武才人正值豆蔻年華,後來又是青春鼎盛,唐太宗也剛剛是不惑之年,雙方都有較強的生育能力,但武才人既未生子女,也未曾懷過孕。盡管唐太宗子女成群,史書明文記載了他一生共有三十五個子女,其中有十四個王子,二十一個公主,但卻沒有一個是武才人所生。這一事實就足以說明,武才人很快就遭到太宗冷遇及失寵的情況。另一方麵,武才人在宮中生活了長達十三年之久,但一直在才人的官位上徘徊不前,這也是她失寵的證據。

至於武才人如此之快地失寵,並終太宗之世一直被打入冷宮的原因,未見記載,因此人們做了種種推測:一種可能是由於唐太宗本人是一個剛強英武的男子,戎馬一生,其時已天下大治,他需要溫暖、安逸、舒適的環境,喜歡像長孫皇後那樣溫順賢惠的淑女,不喜歡如武才人那樣剛強如男子漢性格的女人。尤其是他聽了武才人馴服烈馬的事,知道她雖然長得姿態嫵媚,楚楚動人,但心狠手辣,很不投合唐太宗的心意,因此就很快失寵了。

另一種可能是,在唐太宗身邊的眾妃嬪中,有的因出身於名門望族,官宦世家;有的因才貌出眾,善於迎合太宗的心意。武才人出身寒門,其父武士彠雖然做到三品官,卻已離開人世,她孤兒寡母,在外朝中得不到大臣的幫助,在後宮爭風邀寵的情場上也勢單力孤,自然難與太宗的妃嬪比試高低了。早在十幾年前納入後宮中,被立為婕妤的弟媳楊氏依然受寵,長孫皇後去世後,還曾一度欲將她立為皇後,因魏征勸說而止,可見他對楊妃寵愛之深。另外還有賢妃徐惠。徐賢妃自幼聰穎過人,出生五個月能說話,四歲時即能讀《論語》與《詩經》,八歲即能寫文章。有一次,其父徐孝德曾讓她擬《離騷》作《小山篇》,她略加思索,即作文日: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思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徐孝德大為驚異,於是所著廣為流傳。唐太宗聞其才華,召入宮中立為才人。人宮後,徐才人仍是“手未嚐廢卷,而辭致贍蔚,文無淹思”。太宗益發寵愛,過了幾年即升為充容,由正五品躍為正二品,後來又升為賢妃,位至正一品。徐賢妃出生於公元627年,比武才人小四歲,才華出眾,是武才人難以相比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如果說武才人在後宮爭風邀寵的鬥爭中失敗,因而被打入冷宮的話,那麼貞觀末年民間流傳的一紙《秘記》又使武才人再遇劫難,幾乎遭滅頂之災。

唐太宗一天天老去,身體也每況愈下,正為李唐的千秋帝業而處心積慮。恰巧在這時候,太白星經常在白天出現。星相家認為,太白星主殺伐,故詩文中多用比喻兵戎之事。大詩人李白在其《無胡人》一詩中曾寫道:

雲龍鳳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太白星出現是凶兆,於是太史官馬上向太宗奏說:“女主當昌。”太宗聞奏,心裏很是緊張。

無獨有偶。這時民間又流傳著一本《秘記》,其中說:“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一《秘記》的傳聞,似乎驗證了太史官所奏,而且還更加具體明確,這使得已經神經緊張的唐太宗更加坐立不安。他要千方百計地除去這一“女主武王”,以阻止父子兩代開創的大唐帝業落入他人之手。

公元648年八月七日,唐太宗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與一些將軍歡飲。宴會上。觥觴交錯,一時酒酣耳熱。為了增加飲酒的樂趣,開始行酒令。這次行酒令,唐太宗別出心裁,讓諸將各自說出自己的小名。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武安人李君羨宿衛玄武門,也參加了宴會,當輪到他報小名時,說自己叫“五娘”。諸將軍聽到李將軍竟叫了一個女人的名字,不禁哈哈大笑。唐太宗把“五”字聽成了“武”寧,也笑著說:“什麼女子,乃如此壯健!”

唐太宗雖然表麵上很快活,但一想到“女主武王”,心裏又起了疑慮。他聽說李君羨的官職是左武衛將軍,封爵是武連縣公,原籍又是武安縣,其中有好幾個“武”字,再加上他的小名叫“五(武)娘”,莫非“女主武王”就是李君羨?玄武門又是皇宮北麵的要衝之地。讓他掌宿衛不是很危險嗎?於是宴會剛一結束,唐太宗即突然把他調到華州任刺史,並令即刻走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