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皇駕前要端莊矜持,不可失禮,求情之心,反而越發難製。可是,總不愁沒有機會,在走廊之下,在前堂之中,在花園之內,遙遠的一瞥,會心的一笑,身體有意的一觸,偷偷的一吻。當這個成熟豐滿的女人,開始向那個柔弱善感,青春年少的太子一調情,太子的劫數算是注定了。武氏言談,隨時一語雙關,意在言外。她說她渴望太子殿下特殊的“恩澤”,她當竭其所能,“善侍”殿下。所有宮廷中的詞藻像“獻身”、“寵愛”、“忠誠”等等,若由一個談情說愛的少婦口中說出,都會大有意味,獨具色彩。日複一日,太子受了蠱惑,大起膽來,意亂神迷,戀情似火。於是在老皇背後,太子與這位不平凡的宮女,在小心戒備之下,恣意擁抱調笑。太子視禮法若耳旁風,進而想入非非,企圖把武氏據為己有。一切犧牲,在所不惜。
經過一番治療與保養之後,唐太宗康複,他要親自處理軍國大事,太子隻得退居東宮,這樣與武才人的接觸也不得不暫時中斷了。
但是,唐太宗晚年多病。他的病康複不久,於公元647年春末,太宗又染上了風疾。時雖值春末夏初,但長安已似盛夏,酷熱難忍。五月,唐太宗命整修終南山太和宮,改名翠微宮。翠微宮是一座行宮,風景秀麗。最初由唐高祖於公元625年創建,取名為太和宮。唐太宗即位後停止修建,半途而廢。現在因為唐太宗患病,又受不了長安暑熱,即重新整修而成。翠微宮位於長安西南,正門北開,朝著長安。朝政議事殿稱作翠微殿,寢殿叫含風殿。同時又特為太子構築一殿,正門西開,取名喜安殿。六月,翠微宮整修一新,唐太宗與妃嬪、朝臣來到了翠微宮,皇太子李治也陪同而來,他雖住在喜安殿,因需入含風殿侍奉父皇藥膳,這樣與武才人又增加了接觸的機會。
這次唐太宗在翠微宮住了將近三個月,待夏去秋來、天高氣爽,太宗病體一時痊愈,即返回長安宮。皇太子與武才人暫時分離,回到了東宮。
可是不到二年,即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舊疾複發,與太子、妃嬪、眾朝官再次來到了翠微宮。這次太宗病非尋常,他已無力上朝聽政,大多時候在含風殿養病療疾,太子晝夜不離左右,為父皇侍奉湯藥。他見父皇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心裏焦灼不安,有時一連幾天不吃不喝,致使年僅二十二歲的太子滿頭青絲中出現了白發,太宗看到這種情景,感動得老淚縱橫說:“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皇太子經過一次在長安宮,兩次在翠微宮與武才人一起侍奉太宗,兩人朝夕相處,心心相印,最後終於發展到相愛。但是這種相愛關係還十分隱密,太宗與其他妃嬪還不了解內情。
七月九日,唐太宗病情驟然惡化,急忙召長孫無忌入含風殿。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之兄,也是唐太宗最親信的人。太宗見了長孫無忌,想要向他托付後事,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到了七月十一日,太宗再次召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說:“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
說完後,又對皇太子說:“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在囑咐完太子之後,太宗還似放心不下,又對褚遂良說:“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
太宗將後事托付完畢,就令褚遂良起草遺詔。頃刻,太宗駕崩。時年五十三歲。這位一生轟轟烈烈,名垂千古的太宗皇帝與世長辭了。
唐太宗病逝後,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為了防止突然變故,先護送太子回到京城即皇帝位,然後才隆重地為太宗舉哀發喪,安葬於九陵山的昭陵,與先故去的長孫皇後合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