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勾心鬥角(1)(1 / 3)

但是,王皇後做夢也想不到,在蕭淑妃失寵之後,武昭儀卻取代了蕭淑妃的受寵地位,自己依然沒有得到皇帝的恩寵,武昭儀卻由原來的聯盟而變為對手了,她與蕭淑妃同樣失寵了。王皇後追悔莫及,悔不該將武則天接入宮內。這時,由於王皇後與蕭淑妃處於同樣的立場,為了共同的目的,王皇後又不得不聯合已經敗下陣去的蕭淑妃,蕭淑妃似也不甘心失敗,於是二人消仇釋怨,共同聯合起來,在高宗麵前詆毀武昭儀。

已經飽受失寵之苦的武昭儀也不甘示弱,奮力與王皇後、蕭淑妃的聯合陣線鬥爭。王皇後出身於名門望族,乃大家閨秀,為人端莊有禮,時時不忘記自己皇後這一尊貴的身份,不肯屈身對待左右侍女,侍女們當然對她也就敬而遠之。王皇後母柳氏,時封為魏國夫人;舅父柳奭,時為中書令,官高祿厚,出入六宮時對宮人也不理睬。武昭儀在情場上的鬥爭中采用的手段卻高人一籌,她對左右侍女不擺架子,平日與她們有說有笑,無拘無束。皇帝賜給武昭儀的物品,如首飾、絲綢以及一些化妝品,也分賞給左右侍女。有些因小事受過王皇後批評或處罰的宮女,武昭儀對她們更是格外親近,好言勸慰。因此,武昭儀博得她們的特別好感,王皇後與蕭淑妃那裏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左右侍女就向武昭儀通風報信。武昭儀對她們的活動了如指掌,並及時先奏報高宗。所以不管王皇後與蕭淑妃怎樣千方百計地詆毀武昭儀,“然未有以中也”。

由於唐高宗對王皇後與蕭淑妃攻擊武昭儀的話不理不睬,置若罔聞,這使得王皇後與蕭淑妃已無能為力,而武昭儀卻倍受恩澤,獨得專房之寵。因此,盡管服侍唐太宗十幾年之久的武昭儀未曾生下一子一女,而服侍高宗僅幾個月的時間,她即幸運地身懷六甲了。

武則天再次進宮得封昭儀,回想過去,恍若隔世。當年十四歲進宮,至今已是十二年。先前在宮中近十年,一直是侍女身份。沒想到又貶入感業寺二年多,差點在那兒終老一生。今日好不容易回宮,雖已有名分,卻不過是別人手中的一粒棋子,看別人的眼色過日子。想當初入宮時對母親說過的話,多麼幼稚可笑。母親這一十多年不僅沒跟著享福,而且一定思念她,為她擔驚受怕。想到這,她心裏慚愧得很,又撫摸腹中胎兒,喃喃地說:“我們母子的命運還不知會怎麼樣呢?”

皇上日日來看她,她感到一種寬慰,也感到不安。她知道,皇後就是因為妒嫉蕭淑妃受寵而接自己進宮對付蕭淑妃的。長此下去,皇後又會不會來對付我呢?她絕不想拒絕皇上的愛寵,尤其是感業寺那哀哀思念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讓她後怕,今天又身懷六甲正需要皇上寵她疼她。在正宮,她雖每次把皇上推到皇後那裏去,但畢竟可以和皇上耳鬢廝磨。甜言蜜語。而今,把皇上推走,自己就得忍受孤獨,不是內心之所願。

皇上迷戀她,喜歡聽她說話,喜歡她充滿活力的身體。皇上對她在感情上有一種依賴,這不僅僅是夫妻方麵的,否則決不會因她而冷落蕭淑妃和王皇後,她們的美貌,甚至勝似她。也不是因為她“狐媚”,因為她並沒有刻意迎合皇上,故做嬌癡。對這個比她小四歲的皇帝她撒不起嬌來。她對皇上,既像對愛人那樣,又像對一個弟弟,甚至對兒童嬰孩那樣撫慰他,不厭其煩地聽他講朝政上的事,還鼓勵他要果斷,有主見,對大臣們不用那麼恭順,這樣習慣了,皇上就有皇上的威信,臣下也懂得畏懼。高宗有了說心裏話的人,從她那裏得到的不是一般女人的矯情和對他小鳥依人般地依靠,而是帶有母愛意味的柔情、鼓勵和安慰,讓他有一種少有的自信和力量。這一點,才是高宗深愛武則天而疏遠恭順賢德的王皇後和恃寵撒嬌的蕭淑妃的真正原因。

高宗的寵愛給武則天帶來了麻煩。王皇後忍不住來了,一改往日的親熱笑容,換上了滿臉的不高興。武則天仍然彬彬有禮,親熱地笑迎皇後的到來,說道:“臣妾本想去看娘娘,無奈身子沉重。娘娘不記我的過失,反親來看臣妾,臣妾心內實為不安。”

王皇後鼻孔裏“哼”了一聲。說:“有皇上日夜陪伴,汝還記得有哀家,把哀家放在眼裏?”

武昭儀說:“娘娘切勿見怪,臣妾永記娘娘恩惠,恨不能粉身圖報,不敢怠慢娘娘。”

王皇後還是不依不饒:“汝還記得哀家有恩於汝呀?汝恐怕是要過河拆橋吧。有了皇上的恩寵。汝還知道什麼恩惠呢?”

武昭儀委屈地說:“娘娘,臣妾怎麼管得了皇上來與不來呢?請娘娘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