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勾心鬥角(1)(2 / 3)

王皇後怒道:“用狐媚手段勾引皇上,皇上怎會不來?在感業寺你不就這樣了嗎?”

武則天也不願再示弱下去了,就自辯道:“臣妾並沒有使用什麼手段迷惑皇上。請娘娘自己去問皇上好了。”

王皇後說道:“別用皇上來恐嚇哀家。哀家統領六宮,按宮廷的規矩,誰敢不德,哀家就有權動用家法。汝以前身侍先皇,不會不知道吧?到時候莫怪哀家無情。”說著,對身邊侍婢們說道;“擺駕回宮!”

王皇後的威風在武昭儀麵前暴露無遺,這著實讓她吃驚。自己隻是九嬪之一,皇後握有後宮處置大權,一旦發怒,完全可以不經皇上而動用家法。皇上在朝堂上知道要救也來不及了。自己遭嫉恨別人怎麼會挑不出錯處?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鬧了半天自己終在別人的手心裏。想到這裏,她的淚水不覺湧出來。但她抹一把淚,對自己說:“事情一開了頭,自己決不能示弱。一示弱就沒有直起腰來的日子了。”她決心要同皇後較量一番。皇後也有弱點,那就是皇上並不喜歡她。但自己的弱點更多,地位卑下,又沒有人撐腰。不過,她注意到後宮的議論很重要,皇後說她的壞話,找她的錯處,但如果查無實據,宮女們能替她說話,皇後未必就能輕易處置她。她立即意識到自己要籠絡住那些進進出出的六尚女官、女史們。有她們說話,皇後就難以誣陷她。而且她還能掌握皇後及蕭淑妃的一舉一動,凡事可以事先防備。

武則天畢竟經曆了種種磨難,思維清晰,能力非凡,一下抓住了誰也沒有注意到的要點。她以前在宮中的經曆告訴她:別小看這些宮女,她們消息靈通,對自已的處境感憐傷懷,希望人尊重,並喜歡搬弄是非,尋機而起,以改善處境。她們可是宮中種種矛盾和陰謀的發酵劑與媒介。

王皇後敗就敗在她事先就把她的殺手鐧亮了出來,讓武則天能過早準備。武則天當晚告訴皇上,說:“王皇後因為皇上寵愛臣妾,都說要用宮中家法來懲治臣妾了。望皇上以大局為重,多多地看顧皇後,以免傷了皇後的心。”

皇上聽說,隻好怏怏地到正宮去陪皇後。皇上一到,王皇後馬上以為自己的威脅起了作用,自以為得逞。就對皇上說:“皇上忘了臣妾當初接武媚娘回宮的事了吧?臣妾不敢責怪皇上,但那妖精卻忘恩負義,迷惑皇上,離間我們夫妻感情,真是可恨可惡。”

李治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不高興地說:“皇後貴為後宮主母,為什麼這樣心胸狹小?朕可從沒聽過武昭儀說過皇後的壞話,還催朕到皇後這裏來呢。”

王皇後聽他袒護武昭儀,心裏更恨,說道:“皇上還護著她,怪不得她不把臣妾放在眼裏。”

李治說:“皇後應有皇後的體統,怎麼能屢次與妃嬪們吵鬧呢?以前皇後老說淑妃不好,朕不理淑妃了。現在又說起武昭儀的壞話來。”

皇後聽了不悅,又不敢怎麼樣,默默無言。李治越想越氣,幹脆一走了之,又到武則天那兒去了。

武則天行事果斷,她既已發動,決不會猶猶豫豫。她在宮女們身上下起了功夫。本來,王皇後為人端莊有禮,但固執拘泥,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地位,因此不太體貼下人,不願籠絡她們、俯就她們。而魏國夫人柳氏自以為是皇後之母,平時頤指氣使慣了,因此,都不受宮女們的歡迎,宮女們從正宮出來,經常發泄不滿。武則天自己曾是宮人,體諒宮人們的痛苦,所以並不濫施威風,而且言語有禮可親,深得人心。而如今,她既有心於此,就更八麵玲瓏了。隻要得到皇上的賞賜,她就把禮物不論厚薄,統統轉賜給她們,尤其是被皇後、柳氏薄待的女官、女史,她更是用心籠絡,賞賜更豐,毫不吝惜。所以宮女們無不敬重、同情和效忠武昭儀了,有什麼心裏話願同她說,對各宮中發生的事也願告訴她。就這幺一個小小的手段,武昭儀就輕輕鬆鬆地成了宮中最受擁戴、消息也最靈通的人了,對王皇後、蕭淑妃處的一切事情也清清楚楚。

永徽三年正月,蕭淑妃生下了一個男孩,高宗給皇兒取名素節,不久即封為雍王。聽到蕭淑妃生了個兒子。王皇後好難過,說不清是羨慕、嫉妒還是惱恨。如果不是武昭儀進宮奪了蕭淑妃的寵,她不知還要痛苦到何種程度。尤其令她擔驚受怕的是,武媚娘腹中所懷的不知是男是女,如果是男,麻煩就大了,她已感到武昭儀遠比蕭淑妃厲害難對付。她真後悔當初接武媚娘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