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勾心鬥角(2)(1 / 3)

武昭儀深知,重門閥,尚門第仍是社會風尚,因為自己出身寒微而受到朝中大臣的輕視,於是便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門第,以提高自己在後宮的政治地位,增強競爭能力。她知道王皇後出自太原的名門望族,是“山東四姓”之一,但其直係親屬並沒有身居高位的人,其父王仁祐早年隻是羅山縣令,不過是一個七品芝麻小官。而己父武士彠卻做到三品的工部尚書,又任一方的大都督,這比王皇後要榮耀得多。她想用寒門新貴壓倒已處於衰勢的王氏舊門,於是便出麵奏請高宗,以褒賞功臣為名,追贈其亡父官爵。唐高宗遂於公元654年二月下詔,加增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爵,其中武士彠贈並州都督。史稱“時武昭儀用事,贈其父,故引功臣以贈之”。這樣,又提高了武昭儀在後宮的地位,樹立了新的高貴形象。

經過一個複雜的鬥爭過程,武昭儀漸漸穩固了高宗對自己的恩寵;與此同時,對王皇後與蕭淑妃來說則是進一步愛弛寵衰。明顯地反映這一趨勢的,則是同年七月,中書令柳奭上書高宗,請求辭去中書令職務。柳奭是王皇後的娘舅,他曾為穩固王皇後的寵位而用盡苦心。但是他的一番苦心經營似乎沒有奏效,王皇後的失寵之勢已不可挽回,心裏惴惴不安,於是就主動請求辭去宰相職務。據史:“中書令柳奭以王皇後寵衰,內不自安,請解政事。”高宗同意了,便降為工部尚書,仍留在朝中。

武昭儀在後宮的鬥爭中,初步獲得了勝利。

武昭儀在爭風邀寵的鬥爭裏,初步戰勝了王皇後與蕭淑妃,穩固了自己在後宮的地位。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停止,仍是雄心勃勃,她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要謀得皇後寶座,以主宰六宮。

此時,王皇後雖然失寵,但唐高宗還沒有廢除其皇後身份的念頭。因為王皇後畢竟是他的結發夫妻,兩人已經恩恩愛愛生活了十幾年。武昭儀要貿然提出廢除王皇後,由自己取而代之,這當然是十分荒唐的,也是不現實的。她意識到,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徹底破壞高宗皇帝與王皇後的感情,使其達到覆水難收的地步。到時候,廢掉王皇後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武昭儀苦思冥想,如何給王皇後致命一擊。

繼公元652年下半年,武昭儀生下皇子李弘後,到了公元654年十一月,一個女嬰又降臨人間。小公主胖乎乎的,實在招人喜歡。高宗每天下朝之後,來武昭儀的寢宮裏看看小公主,把她愛如心肝。王皇後一生沒有生育子女,尤其喜歡小孩,也不時來這裏逗逗小公主。但王皇後做夢也不曾想到,她的正常行動,卻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武昭儀下定決心,要把這個新生嬰兒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有一天,在將近中午時分,王皇後來這裏逗弄了一會兒小公主,然後離去。武昭儀趁四處無人之際,便心一橫,上去用雙手緊緊掐住了這嬰兒的脖子。可憐這個出生在帝王之家的小公主,還沒能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便莫名其妙地嗚呼哀戰了。武昭儀見嬰兒已經斷氣,便趕快照常掩蓋好被子。她知道高宗下朝後一定會來這裏的。

果然,不多一會兒唐高宗就來了,武昭儀裝得若無其事的樣子,笑盈盈地前來迎接皇帝。當高宗低頭一看,小公主滿麵青紫;掀開被子一摸,身體已涼,小公主已經死了。唐高宗驚怪萬分,武昭儀見狀立即號啕大哭,哭得死去活來。高宗詢問這是怎麼回事,宮女們都異口同聲地說,王皇後剛才來過這裏,看過小公主走了。高宗立刻意識到小公主是被王皇後給扼死的,便怒不可遏地說:“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娼,今又爾邪!”

唐高宗認定是王皇後扼殺小公主並不是因一時衝動,脫口而出的,他也有其一定的根據。一是宮女們眾口一辭,都說小公主死前王皇後曾來過這裏,並未見其他人來過;二是王皇後與武昭儀平時互相詆毀,水火不容,扼殺其幼女以此作為報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高宗對武昭儀還不太了解,他也絕對不會想到,武昭儀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竟然會扼死自己的親生骨肉。這對常人來說,確實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可對武昭儀來說,就完全不同了。她已經出過皇宮,二次進宮後,又和王皇後、蕭淑妃撕破臉皮、徹底鬧翻了。如果一旦鬥爭失敗,她的下場肯定是更加悲慘的。因此,她隻能勝利,不能失敗,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幼女作為打倒王皇後的王牌,這的確是一般人所難以想象的。

武昭儀這一招栽贓陷害的狠毒手法果然奏效。這一突然事件對於賢惠婉淑的王皇後來說簡直如晴天霹靂,一下子把她打得不知所措。啞巴吃黃蓮一樣,她有口難辯,無以自明。而高宗也不加細察,卻認為王皇後的沉默無語是承認此事是她所作,於是與她結發十來年的夫妻感情一下子就徹底破裂了。他餘怒未息,“由是有廢立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