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勾心鬥角(4)(2 / 3)

十二月四日,由元老大臣司空李勣奉冊璽綬,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後。武昭儀頭戴鳳冠,身著珠光寶翠的皇後禮服,泰然自若地登上了皇後寶座,接受了皇後的璽綬。經過幾番拚搏,幾度風雨,如今武昭儀總算如願以償了,好不春風得意!

就在這一天,武皇後由唐高宗陪同,在宮女簇擁中,登上了肅義門樓。在這裏,她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當唐高宗與新皇後一起出現在肅義門樓之上時,鼓樂齊鳴,大臣們高呼萬歲。門樓下一片歌舞,以慶賀武昭儀登上了皇後寶座。

初登皇後寶座的武則天,顯得溫文爾雅,豁然大度,處處表現出國母的非凡風度。在唐高宗正式冊封為皇後的第三天,除了按慣例赦免天下之外,武後還給高宗上了一表,大意是:在此以前,陛下要冊封妾為宸妃時,侍中韓瑗與中書令來濟不同意,並敢於當麵諍諫,做了一般大臣所難以做的事,豈不是一心為國?故請求陛下給以獎勵,以表彰他們的正直敢言。

唐高宗閱過奏表,認為武後寬宏大度,不計較個人的恩恩怨怨,於是高興地把武後的奏表出示給侍中韓瑗看。大概韓瑗從中發現了什麼不祥之兆,認為武後居心叵測,越發擔心懼怕,屢次請求辭去宰相職務,高宗沒有允許。

武後對曾冒犯過自己的大臣似彬彬有理,豁然大度,但對過去情場上的對手卻完全是另一副可怕的麵孔。

當唐高宗頒下了廢王皇後、蕭淑妃的詔令後,王皇後摘下鳳冠,脫下後服,蕭淑妃也同樣脫去妃子的服飾。穿上了平民的衣服,被囚禁在後宮裏一座空院裏。因為她倆被宣布犯有“謀行鴆毒”的大逆之罪,因此境況越苦。王氏、蕭氏被冤枉,或者說被誣陷,但又不由分說,就這樣不清不白地失去了後妃的身份,當然是苦不堪言。

唐高宗畢竟是一個仁厚文弱的人。他雖然一時下詔宣布廢除了王氏、蕭氏的後妃身份,他心知二人是被冤枉的。也許是由於良心的不忍,事過幾天之後,他又不由得思念起已廢為庶人的王氏和蕭氏來。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王氏畢竟曾與高宗恩恩愛愛,在一起生活了十幾年,而且蕭氏也曾一時受寵,給他生下過皇子與公主。

一天,唐高宗走進了囚禁王氏和蕭氏的那座院子。因為這座院子已很久沒人居住,荊棘叢生,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象。高宗見王氏、蕭氏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殘破不堪。更使他觸景傷神的是房屋的門窗被嚴密地封閉著,門上有一把大鐵鎖,門旁邊隻有一個貓洞似的小窟窿,大概是宮人從這個小洞給她們送些殘羹剩飯,以維持這兩條性命。真是鳳凰落魄不如雞。王氏、蕭氏,昔日是雍容華貴的後妃,如今卻變得如此淒涼,高宗的良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

高宗走近門洞,往裏一看,隻見裏麵黑洞洞的,什麼也看不清,而且裏麵是死一般的寂靜。於是高宗情不自禁地喊道:“皇後、淑妃安在?”

喊過之後,才聽到裏麵的窸窸窣窣的響聲,王氏有氣無力地哭泣著回答說:妾得罪失寵,已變成宮中婢女,哪裏用有後妃的稱呼?過了片刻,王氏又斷斷續續地說:皇帝若顧念昔日的夫妻情分,使妾等得以出監,重見天日,那就懇請陛下將這座院子改名為“回心院”吧!

高宗聽了,一時非常難過,說朕一定會妥善處理。

不知為什麼,蕭氏卻連一句話也沒說。大概是與她患難與共的王氏說出了她要說的話,也許是她對唐高宗怨氣填膺,不願再與他說話。

唐高宗探監的消息不脛而走。武後的眼線遍布於後宮的各個角落,高宗的這一行蹤早已被武後的左右看得一清二楚,並迅速向她做了報告。武後得知這一消息後大怒,特別是聽到高宗所說的“朕一定會妥善處理”這句話,心裏更是生氣:皇帝一旦回心轉意,把王氏、蕭氏釋放出監,即使不再恢複她們原來的後妃身份,繼續留在宮裏也會給自已增加威脅;要是她倆東山再起的話,那麼自己多年的苦心經營不就付諸東流了嗎?想到這裏,她不再猶豫,決心趕快行動,斬草除根。

武後不等唐高宗處理,自己先派人把王氏和蕭氏從囚禁的房子裏拖了出來,各打了一百杖,並砍去手和腳,然後投進酒甕中,並惡狠狠地說:“令二嫗骨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