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融資策略
——用別人的金錢,賺取自己的財富
第一節 什麼是融資
?知識精要
融資是在貨幣資金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間進行的一種資金融通活動。融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融資包括資金融入和資金融出,而狹義的融資一般隻包括資金融入,也稱籌資。
?操作要點
一般來說,根據融資方式的不同可以將融資分為兩類:
1.直接融資。
是指不需要金融機構作為中介,通常是由政府、企業或個人直接向貸款人進行融資活動。直接融資所取得的資金一般直接用於生產或投資等。我們最熟悉的公司上市就是直接融資。通常,直接融資風險較大,成本相對較高。
2.間接融資。
與直接融資相對,它需要金融機構作為融資的中介,通常是由政府、企業或個人向金融中介進行融資活動,如企業向銀行貸款等。與直接融資相比,間接融資風險相對較小,成本較低。
?特別提醒
融資就是資金的融通,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以促進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第二節 內部融資——企業的首選
?知識精要
根據企業融資來源的不同,可以將融資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就是自給自足,它是依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如利用稅後利潤和折舊作為資金來源。外部融資,顧名思義就是從企業外部獲得資金。
?操作要點
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應首選企業內部資金,在內部融資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時,再進行外部融資。按這種順序選擇融資方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內部融資成本較低。
內部融資的資金源於企業內部,是企業自己的資金,因此在融資的過程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手續費,使融資成本降低。
2.內部融資風險較小。
在進行外部融資時,企業可能要麵臨籌措不到所需資金的困境,其不確定性較大,而進行內部融資,發生這種風險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3.內部融資使用靈活。
通過內部融資取得的資金在使用範圍上的限製性因素相對較少,可以使企業靈活地運用這些資金,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特別提醒
內部融資需要依靠企業的內部積累,其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企業的稅後利潤。內部融資相對外部融資來說具有許多優勢,企業以內部融資作為首選可以有效控製財務風險,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趣味鏈接:外部融資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從外部獲得經營活動所需的資金的過程。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在很多情況下,僅靠內部融資難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這時企業就需借助外部融資。一般而言,外部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租賃融資等。
第三節 信用貸款與擔保貸款有何不同
?知識精要
信用貸款是指在借款時借款人不需要提供任何擔保,而是憑借款人的信譽取得貸款,並以借款人的信譽作為還款保證。擔保貸款是指在借款時需由借款人或者第三方依法提供擔保。對於貸款人來說,擔保貸款的風險比信用貸款相對要小。
?操作要點
1.信用貸款。
當前我國銀行的主要貸款方式就是信用貸款,它是根據企業的信用和財力來發放貸款。由於這種貸款方式風險相對較大,銀行在向企業發放貸款時,一般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發展前景等因素進行詳細的考察,從而降低貸款的風險。
2.擔保貸款。
根據擔保方式的不同,擔保貸款可以分為保證貸款、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
(1)保證貸款一般是指第三方承諾當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時,其會按約定代替借款人償還貸款。
(2)抵押貸款一般是指在借款時,借款人或者第三方會以自己的財產作為抵押物。
(3)質押貸款一般是指在借款時,借款人或者第三方會以自己的動產或權利作為質物。
?特別提醒
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是企業進行貸款的兩種主要形式,對於企業融資來說極為重要。
第四節 怎樣進行票據貼現
?知識精要
票據貼現是指資金需求者為了獲取資金,將手中尚未到期的商業票據向銀行或貼現公司進行貼現,要求將其變成現款的一種行為。通常,銀行或貼現公司在收到這些票據後,會將票麵金額扣除貼現日至到期日利息後的金額付給貼現人,等到票據真正到期時再向出票人兌現這些票據。
?操作要點
一般來說,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貼現。
是指持票人將尚未到期的票據出賣給銀行或貼現公司,從而提前取得現款,如企業因需要資金而向銀行辦理票據貼現。
2.轉貼現。
是指銀行在取得尚未到期的票據後,又將這些票據賣給其他商業銀行進行貼現。商業銀行通常采用轉貼現的方式來相互拆借資金。
3.再貼現。
是指銀行在取得尚未到期的票據後,又將這些票據賣給中國人民銀行進行貼現。再貼現是中央銀行進行宏觀調控時所采用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特別提醒
票據貼現可以使企業將未到期的票據賣給銀行或貼現公司,從而獲得自己所需的資金,使企業提前收回在商業信用方麵墊支的資本。
第五節 什麼是普通股與優先股
?知識精要
普通股是一個企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通常,企業通過發行普通股票來籌集資金,形成企業的注冊資本。優先股與普通股對應,持有優先股的股東在某些權利上會優於持有普通股的股東。
?操作要點
一般而言,普通股和優先股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收益的穩定性不同。
普通股股東獲得股利的權利在企業支付了債權人的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之後才能行使。普通股的股利極其不穩定,隨著企業淨利潤的波動而波動,而優先股的股息率通常事先確定,因此優先股的股利比較穩定,不會隨著公司淨利潤的波動而波動。
2.剩餘財產的分配權不同。
當企業進行破產清算時,普通股股東獲得財產的順序排在債權人和優先股股東之後。如果公司剩餘的財產比較多,普通股股東就可以獲得一定的財產,反之,普通股股東可能一無所獲。而優先股股東的分配權是在債權人之後,普通股股東之前。如果企業在還清債務之後仍有剩餘財產,優先股股東就可以獲得應得的財產。
3.在企業決策方麵所擁有的權利不同。
企業在進行重大問題的抉擇時,普通股股東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而優先股股東通常沒有發言權和表決權,他們一般不參與企業關於重大問題的討論。
?特別提醒
普通股股東的收益與公司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隨著公司業績的波動而波動。優先股股東的收益相對來說較為穩定,跟公司經營業績關係不大。
第六節 什麼是債券融資
?知識精要
債券融資是指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的活動,它和股票融資相對,是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主要方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往往比較青睞債券融資。
?操作要點
債券融資之所以比較受青睞,是因為同股票融資相比,債券融資在財務上具有優勢:
1.債券融資具有節稅作用。
債券的利息支出是在計算所得稅之前,我國稅法規定,利息支出可以在計算所得稅時扣除。這就意味著企業債券融資成本中有一部分是由國家負擔的,如果我國當前的所得稅率為25%,那麼企業債券融資成本中1/4是由國家承擔的。因此,企業進行債券融資可以合理避稅,從而增加企業的稅後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