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話題,不禁又使我想起一位我大學時的朋友了。那時,盡管我的那位朋友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然而當時社會不公正,不是先靠成績說話,還得有“後台”,僅有的一個名額讓班上某位高官的“低能兒”給硬占了,使他在畢業時沒被保送上研究生,出於激憤,朋友上書有關部門,得到的結果是:那位高官惱羞成怒,用行政命令把我的朋友分配到了一個邊遠的老山區裏。我的朋友也想過另謀出路,但那會兒還沒有人才市場的說法。那可是個寄封信都要二個月才能收到的山區呀!命運的打擊曾使我的這位朋友心碎而力不能支,他在給我的信中說道:“當我來到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山區時,我的眼睛裏充滿了迷憫和無盡的憂傷……”可以想象他當初的痛苦程度並不比受宮刑的司馬遷低多少。然而,命運的不濟,並沒有使他喪失生活的勇氣,反而激起了他對自我的呼喚和對自己負責的良知的發現。他再也按捺不住自我在心中的翻騰了,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樹立了他奮鬥的第一步。如今,十幾年過去了,中年的他現在已是上海某家集團公司的總裁而且自己擁有幾億元的股票和地產,談到成功的效率時,他說:“我始終沒放棄過這一信念。”但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三,雖說“公平”虛有無益,卻不是要逆來順受,也要有所爭。不能讓他吃了魚就不卡一點刺,認為你軟弱可欺。給狗填滿嘴巴,然後再猛踢一腳,讓它有所畏,有所忌,最為有效。
要想安穩地走在社會上,要想靈活地對待“不公平”,請切記我的大學老師給你的勸誡。
心靈處方:
隻要拋卻一顆名利心,你就會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公平的。
17.沒得第一——做“老二”也光榮
人的一生不可能處處是第一,其實做“老二”、“老三”、“老五”也未嚐是壞事。
我的朋友老唐,生了對龍鳳胎,都很可愛,但長大了性格卻很不一樣。老唐的兒子從學校回來,他興奮地告訴老唐:“爸爸,我被評為好學生啦!看,還有一朵小紅花呢!”
“好兒子,真爭氣!”老唐高興地拍了拍兒子的腦袋,誇獎著自己的孩子。然後又習慣性地問道:“兒子,你們班上評上好學生的人不多吧?”
“大家都評上了好學生!”孩子得意地答道。
老唐聽了兒子的回答,滿臉的笑容立馬不見了。
又有一次,老唐的兒子參加了學校的田徑賽跑,在四百米比賽中,兒子得了第二名,回到家後,孩子一邊拿出獎狀向父親邀功,一邊上氣不接下氣地向父親描繪著那場“激動人心”的比賽。父親看了看一臉興奮的兒子,驚訝地問:“貝貝,每次賽跑,你不都是第一名的嗎。
這次跑了第二你怎麼會如此高興?”
“老爸,您不知道,那個最後跑第一的讓我追得有多慘,跑完比賽都快趴下啦!”
小孩子固然懂得的事不如我們大人多,但是他們卻知道怎樣想才是最快樂的,難道這一點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再做一次孩子吧,盡管可笑,但它卻能讓我們的那顆在凡世塵埃中業已汙濁暗淡的心靈找到一些新鮮的感動,在今天這個奇妙的時代,有很多奇妙的事,就是有不少人以自己的幼稚、單純、天真、“長不大”為自豪,因此,有人諷刺說,目前這個時代是個“裝嫩”的時代。但有一點需要弄明白,向小孩子學習與“裝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心靈上的東西,而後者則是表麵上的粉飾。而老唐的閏女卻是一副天生的爭強好勝的性格,每天都第一個到校,第一個到教室,等待一天的開始,就是和弟弟一塊兒上學她也是一定要走在弟弟的前麵,從不允許弟弟“越位”。
於是我問她為什麼?她帶著靦腆的笑容,回答了這個問題。原來,她學習成績全班第一,小模樣也是美人胚子,在家又比弟弟大,她很喜歡“第一名”的滋味。但有一次元旦,姐弟倆剛走教室門外,弟弟一看到教室裏的元旦彩球,忘規“越位”,“第一個”衝了進去,然後回頭望著她,露出勝利的微笑。她的光芒頓時隱去,她的心隱隱發痛。她忍住淚水,脫口一問:“第一,是我的,你怎麼可以……”她說不出下麵的話,說不出來了,她連這個“第一”也不願失去了。
幾年前看過一篇IT人物的專訪報道,受訪者是一位電腦業的老板,這位老板在提到他的企業與另一家企業孰大孰小的問題時,他說他不想去跟那一家比,也不必去跟它比,他強調他采取的是“老二政策”。他說,當“老大”不容易,因為不論研發、行銷、人員、設備,都要比別人強,為了怕被別的公司趕超過去,便不斷地擴充、投資;換句話說就是要花很多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他認為這樣太辛苦了,而且一旦出現問題,不但老大當不成,甚至連想當老二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