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替他補上一句:也隻有選擇維護真理,撫慰良心的人,才會有內心無愧、開心快樂的人生。

做錯事時,最怕的便是否認自己做過。

做錯事並不可恥,因為隻要是人,就會做錯事,否認自己的行為,不但是對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無法進步的障礙。

心靈處方:

如果我們讓自我的生命,隻是在為重複的過錯否認,那麼,生命不但無法前進,反而會退步。

26.壓力——別讓壓力欺詐了你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壓力是否對心理健康有害呢?答案是:“不一定!”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適當的壓力,不但不會對人有害,反而是一種動力。試想,若不是因為我們有一些生活的壓力,例如經濟壓力,我們還會不會工作,會不會加班呢?若不是因為有要和別人一較高低的心理壓力,我們會不會有上進心,會不會激勵自己去發奮圖強呢。

所以,適量的壓力,是勵誌的,是有鼓舞作用的。那麼,我們怎樣知道我們的壓力是適量的呢?健康有益的壓力程度,是壓力越增加,表現越好,一種充滿原動力和挑戰的感覺。在這階段中,你會感到越戰越勇,沒有絲毫疲倦的感覺。當壓力加重的時候,你會開始感到一點疲倦,需要小憩片刻。通常在小憩一會,舒展筋骨之後,你會感到精神為之一振,疲倦的感覺消失了。這個階段的壓力也是被視為健康正常的壓力程度。

但當一個人的壓力再增加時,這個人便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休息睡眠之後,仍然有疲乏的感覺。有些人甚至開始出現各種與壓力有關的病症,例如心跳不安、經常頭痛、失眠、沒有胃口、沒精打采、肌肉疼痛,有些疾病也可能出現,例如易受感染、胃痛、呼吸係統出現問題,心髒出現問題等。

這時候,應該快快放一個大假,讓身心舒展一下,並應該及早到醫院治療身體的毛病。這個階段你自己的身體發出了警告信號,所以萬萬不能疏忽。因為,如果你不理會這些信號,你的身體便會越來越差,精神委靡,繼續會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散漫、神不守舍等現象,工作表現開始變差,生活感到緊張慌忙。若你仍然不願意休息的話,精神健康便會大受損傷。這時,休息和學習減壓的方法,是不能缺少的了。

壓力其實不是一種客觀事實,而是一個主觀感受。相同的事在不同的人眼中,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樣的事在同一個人身上,也可以隨著環境、時間轉變,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例如你第一次參加麵試時,你會緊張得氣也喘不過來,但當你第十次、第二十次時,你就仿佛如履平地,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安然度過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不是事情本身令你煩躁不安,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令你不快樂。

以上麵的例子來說,當你第一次去麵試時,你的心會忐忑不安,你會對整個程序沒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你會懼怕失敗,擔心被人羞辱,也可能缺乏自信,看輕自己。這些恐懼不安的感受,往往令你情緒緊張,壓力重重。

壓力的另一個來源是工作,據一份心理答卷調查顯示,廣州的白領階層認為工作是首個導致精神緊張的原因。報告指出辦公室的壓力主要源於工作過量,被訪者表示問題在於太忙碌或太少職員分擔工作。

事實上,不少人患有工作狂,整天不停工作,一秒也不肯停下來。問題是人不是一部永不歇息的機器,長期接受重重的心理壓力的結果就是身心健康受損,並出現各種症狀,包括心跳、出汗、緊張、脾氣急躁、頭痛、腸胃出現問題、肌肉疼痛等等。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會自動自覺地休息一下,舒緩身心的壓力。但是患上工作狂的人反而會因此而自誇,覺得這些是都市人必然的經曆,相信這些就是成功人士的代價,於是,他們不單不會停下來休息一下,相反地,他們會更拚命地去追求成功、去發奮上進。

但是,工作狂同時會抱怨工作太多、太忙,沒有人可以協助分擔,為什麼呢?我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太自信自負,覺得別人無論怎樣勤奮,也是能力不行,所以不能放心地把權力或工作下放給下屬。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他們有強烈的控製欲,覺得若一切都在自己的控製下,他們才感到安全,感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若有任何未知之數、任何預算之外或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也可以令他們不安,因此他們要先天下之知而知,要掌握所有資料和洞悉下屬、對手的一切,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要下屬執行他們的指示,要下屬詳盡報告,而不願意把工作放於放心地交付下屬。

於是有一個惡性循環產生了,就是下屬們隻求無過不求有功,不假思索地執行指示,依循慣例去進行工作,絕口不提建議,不會帶點創意去上班。日子一長,這群下屬就變成一個個生產機器,沒有建議,不能發揮潛質,成為真正的庸碌之輩。

心靈處方:

中年人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檢驗的是他的韌性;年輕人能承受多大壓力,煥發的是他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