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在國外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據報告,其患病率最高竟占人群的10%左右,而且社會經濟情況較好的階層,患病率越高。我國抑鬱症的患病率雖然沒有國外那麼高,但也存在很多。
鍾先生年近50歲,被調到單位另一個部門做負責人。離開舊部下以後,他一直覺得不舒服,總覺得新部下在自己背後指指點點。因為對環境不熟悉,鍾先生也無法在短期內適應自己的新工作,心情很糟糕,整天盤算著怎麼離崗。這樣時間一久,他就患了抑鬱症,最後就每天在家裏呆著,不肯出門,對什麼都沒興趣,不和人交流。
抑鬱症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精神疾病,也就是說這種疾病能完全治好,好了之後也不會有後遺症,可以與發病前一樣工作和生活。抑鬱症也有一些簡單的自我療法:
一、鍛煉療法
鍛煉可以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有益於克服抑鬱症患者的孤獨感。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做健身操、跑步、跳繩、跳健身舞等,每周至少做3次,每次持續15~20分鍾。
二、飲食療法
抑鬱的人多吃一些含鈣類的食物,如黃豆及豆製品、紅棗、韭菜、芹菜、蒜苗、魚、蝦、芝麻、核桃、牛奶等。不要飲酒或者喝咖啡。
三、音樂療法
可以每天聽幾次輕快歡暢的樂曲也能趕走抑鬱。
四、行動療法
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換一個新方式;如果你的工作不夠遊刃有餘,你就修一門課程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或者嚐試換一種工作。
五、交際療法
一般而言,善於和人結交的人比孤僻的人在精神狀態上要好得多。美國某精神健康研究所最近發起了一場運動,這場運動的口號是“朋友乃良藥”。
多結交一些朋友,多進行一些運動,你的精神會好起來,就不會被抑鬱擊倒。
情緒掌控
人的頭腦對畫麵的記憶遠勝於文字及言語。為什麼過得不快樂?是因為腦海中有不愉快的畫麵。所以,修改腦中畫麵,創造活力,就是決定我們幸福人生的關鍵。一些不愉快的畫麵,你可以重新定義,發掘裏麵的主角配角種種可笑虛偽之處,重新詮釋的定義,有助於情緒的轉換。
別帶著抑鬱情緒去工作
抑鬱症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以往得心應手的工作感到沒有能力再做,工作效率突然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抑鬱症使上班族對生活失去熱情,容易對家人無故發火,家人望而生畏,於是減少交流,互不理解。
其實抑鬱症是情緒低落的結果,而情緒低落既有生理方麵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麵的原因。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兩方麵對抑鬱症的產生都有一些促進作用。根據這些成因,專家推薦五種長期策略幫助你預防抑鬱症或防止抑鬱症再發作。
一、注意睡眠、飲食和運動
我們不可忽視那些有可能導致情緒低落的基本生理因素。如果你睡眠不佳,食欲不振,聽任自己處於不良的生理狀態,你就很容易出現低落情緒,日常活動會耗盡你的精力,很快就會把你壓垮。失眠是低落情緒的一種很普遍的後果,反過來它又能促使抑鬱症發作。
對於酒精飲料也要特別注意。對於易發抑鬱症的人,這是一個很大的引發因素。酒精能暫時使你逃避問題和煩惱,然而由酒精而激發的那點輕鬆感和自信是很膚淺的,問題仍然潛伏在表麵之下,在暗中蔓延滋生,最終必將爆發出來,帶來更深的抑鬱。
過度的節食會使你心情煩躁、抑鬱、疲倦和虛弱。
運動能防止抑鬱症的發作,有助於增強體力。它也能較快地提振情緒,短時間地緩衝抑鬱。
二、明確你的價值和目標
如果你很容易發作抑鬱症,應該檢查一下你的人生目標和價值,檢查一下你是怎樣使用時間的。反複出現低落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你實際做的事情同你真正看重的事情不相稱。這種不相稱本身並沒有明確表現出來,都表現為籠統的抑鬱情緒。
如果你還沒有明確你的價值和目標,建議你考慮一下。它能幫助你評價目前的工作和個人生活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就應及時調整,保持自己心情的良好狀態,避免抑鬱症的發生。
三、將歡樂帶入生活
抑鬱常常使人的自信心下降甚至自暴自棄。易感抑鬱的人往往比較善良,體貼他人,卻往往過低評價自己,貶低自己,拒絕應得的歡樂。即使在情緒正常的時候,他們也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資格享受歡樂。
即使你現在還不認為你有資格享受自己的歡樂,至少你應該做你自己所喜歡的事情。無論工作怎麼忙,你也必須找時間來讓自己輕鬆一下,做一點你覺得能使自己高興的事情。眼前的歡樂能幫助你預防未來的抑鬱。將歡樂帶進生活的確是良好心境的基本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