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事情,這位德國皇帝口出狂言,在歐洲大陸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他訪問英國時,他說自己是德國人中唯一對英國持友好態度的;他說要增強海軍來對付日本;他說是他救了英國,不然的話,英國早就向蘇俄和法國屈服了;還有,他說正是由於他的策劃,英國羅伯特爵士才能夠在南非打敗波爾人,等等。而且他還允許報刊把他的話登出去。
100多年以來,歐洲從沒有一位國王說過像這樣令人震驚的話。整個歐洲大陸憤怒了,英國更是尤為憤怒。德國的政治家們驚慌失措,非常狼狽。威廉二世自己也有點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找到身為帝國總理大臣的布洛親王,想讓他來承擔一切責任,他希望布洛親王公開宣布這全是他造成的,是他讓他的國王說這些讓人震驚不已的話的。
布洛親王沒有答應。他說“可是,陛下,這怎麼可能是我建議陛下說的這些話?全德國和英國沒有人會相信我有這個能力。”
布洛話剛說完,就知道自己惹了禍,皇帝果然大發雷霆。
他叫道:“你把我當成傻子嗎?就會做些你自己絕對不做的蠢事!”布洛親王明白他應該先恭維一下,之後再說別的,可已經太晚了,他隻好退一步再開始。他馬上轉為恭維,補救一下。這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他恭敬地說:“我絕無此意,陛下在許多方麵都比我強,在海洋和軍事知識上是這樣。而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科學方麵,當陛下解釋晴雨計、無線電報、倫琴射線的時候,我總是洗耳恭聽,真是佩服。我對自然科學則是什麼也搞不清楚,不要說物理化學了,就是一些最簡單的大自然現象我也解釋不了。所以為了彌補我的無知,我學了一些曆史和政治方麵的知識,可能對我的工作有點幫助。”
麵對布洛親王的謙卑和讚揚,威廉樂了,並熱情地說:“我經常和你說,我們各有所長,並且正好互補,現在我們應該加強這種互補,應該加強,應該這樣!”他一邊說,一邊不停地和布洛握手,並且等布洛走後,他激動地握著拳頭說:“誰要是在我的麵前說布洛親王的壞話,我就打歪他的鼻子。”
布洛親王及時讓自己從一場危機中解脫出來,但剛開始時,他還是惹了禍,作為他這樣的政治家,他應該先從讚揚威廉開始,而不是先暗示對方是一個魯莽的人。
看來,謙恭地讚揚一下對方,就能讓一位傲慢孤僻的德國皇帝轉怒為喜,我們可以想象,在我們的生活中,謙卑和讚揚會起多麼大的作用,如果用好了,會給我們不斷地帶來驚喜。麵對一個有錯不改的人,你隻要先說自己的錯誤,就能更容易地讓他改正錯誤。
馬裏蘭州提蒙尼姆的克勞倫斯·周哈辛就知道這個道理。有一次,他看到了他15歲的兒子正在學抽煙,他是怎樣處理的呢?下麵是他的話:
“是的,我不想讓大衛抽煙,但我和我妻子都一直在抽,我們起了不好的模範作用。於是,我沒有對他說不能吸,也沒有恐嚇他吸煙怎樣不好。我給他講我自己吸煙的事。我對大衛說,我像他這麼大時也開始吸煙了,很快我就上了癮,吸煙嚴重損害了我的健康,而現在我幾乎都戒不了了。大衛考慮了一陣子,然後告訴我,他決定在上完高中前就不吸了,而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再吸。從那次談話後,我也決定不吸了,在家人的幫助下,我成功地把它戒掉了。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聰明的領導,請記住說服別人的第3個原則——承認自己也會犯錯!
4.用“建議”代替“命令”
■
相比起來,用提問的方式代替命令更容易讓人接受。
最近,我同美國著名的傳記作家泰勒女士共進午餐時,討論到人與人相處的重要問題。她告訴我,她在撰寫揚·歐文傳記時,訪問過一位跟他在同一辦公室工作3年的人。
那個人說,3年來,他從沒有聽到揚·歐文向任何一個人使用命令口氣。他使用的措辭,始終是建議性質的,而不是祈使句。揚·歐文從不這樣說“做這,做那”,或者“別這樣幹,別那樣幹”。平時,他總是對人說“你不妨再考慮一下”,或是“你覺得那樣有用嗎”。當他寫完一份文件後,常這樣問:“你以為怎麼樣?”當他看過秘書寫完的一份文件之後,他這樣說:“或許,這樣措辭會比較好一些。”他就是這樣,決不告訴他的助手應該怎麼怎麼樣,而是讓他們從錯誤中總結經驗,學習中自我鍛煉、成長。他的這種方法讓人容易改正原來自己犯過的錯誤。既尊重了對方的自尊,又使人有自重感。這種方法也容易取得真誠的合作,而且對方不會拒絕。
給人發布命令所帶來的怨恨,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即便是為了糾正明顯的錯誤而發布的命令也不例外。
賓夕法尼亞州一位學校教師,叫丹·桑塔裏,他在我的培訓班上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學生因為違章停車而把學校工場的入口堵住了。一位教員氣呼呼地衝進了教室,大聲說:“是誰的車把通道堵住了?”那位學生承認是自己的車。可是,教員卻不依不饒,又大聲說:“趕緊把它挪開,趕緊,否則我就叫人將它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