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心理學家施金納就主張用讚揚而不用批評。他通過對人和動物的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當多用讚揚和鼓勵、少用批評時,人做的好事會增加,壞事會減少。
在許多家庭裏,父母都經常訓斥孩子,這樣,漸漸地會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變得很糟。北卡羅來納州的約翰·林傑波夫,就曾經這樣對待他的孩子,也經曆了這樣的過程。
約翰·林傑波夫在參加我們的培訓中,決定用在我們課堂上學的一些方法,來對待他的孩子。約翰·林傑波夫報告說:
“我們決定用讚揚而不用批評、訓斥。當我們見到他們做得並不好時,要讚揚他們是件很難的事。於是我們仔細找他們值得讚揚的事,這樣,他們以前經常做的那些不好的事,就漸漸減少,甚至消失了。他們開始按照我們的讚揚去做,以至於後來我們都不敢相信,他們會如此聽話。雖然他們偶爾還會犯錯,但比起以前來可就好得太多了。現在我們不用像以前那樣操心了,因為他們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對的。這都是讚揚的作用,即使是讚揚他們一點點的進步,也要遠遠好於對他們的錯誤的訓斥。”
同樣的道理,對工作來說也同樣管用。
凱斯·羅伯是加州木林山的一家印刷廠的老板,他也運用了這個道理。他的印刷廠接的活,有些對印刷質量要求很高。可印刷員是個新來的,對工作還不太適應。生產監督因此非常不高興,想炒他的魷魚。羅伯先生知道了這個情況,他來到廠裏,找那個工人談話。他對那個工人說,自己很滿意他在工作上的表現,說他幹的活是自己見過的最漂亮的活之一,並明確地說出好的地方。最後羅伯先生告訴那位工人,說他對公司很重要。這大大促進了那位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到幾天的工夫,他幹活的迅速提高。這能不影響那位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嗎?幾天以後,情況大大改觀。他對他的同事說,羅伯先生非常欣賞他的工作。從那天開始,他在工作中變得非常用心。
我們都渴望被讚揚,被欣賞,而且會為它努力,但沒有人想要不是發自內心的虛偽的東西。讓我再強調一次,這本書所講的道理,隻有發自內心才管用。我不是在告訴人們怎樣玩心眼,我提倡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態度。說起怎樣改變人來,如果我們善於激勵人來發揮他的內在潛能,那麼我們就不僅僅是在改變他了,我們能讓他得到徹底的改造。這不是在誇張。
美國最傑出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和我們內在的潛能比起來,我們就像是一半清醒的樣子。我們僅僅發揮了身體內在潛能很小的一部分。人遠遠沒有發揮到他的極限,人的自身擁有各種能力,但大部分都沒有開發運用。”
是的,親愛的讀者,你就是“擁有各種不同能力但是習慣舍棄”的人,這些能力中有一種你可能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它,那就是稱讚別人,激勵別人,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潛能的神奇能力。能力在批評之下會凋謝,在讚揚之中會開花。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聰明的領導,請記住說服別人的第6個原則——用讚美代替指責,讚美別人,以激發對方最大的潛力!
7.給別人一個美好的名聲
■
假使對方已經有你所要激發的美德,再給他一個美好的名聲,讓他或她去表現,他會盡自己所能,他不會使你失望,更不願意使自己感到失望的。
如果一個優秀的職工突然變得非常糟糕,你怎麼辦呢?讓他走人?這顯然不能解決問題;訓斥他?會引起他的憤恨。
亨利·哈克是印第安納州洛威一家卡車經銷商的經理,公司裏有一個職工的工作變得越來越糟糕。但亨利·哈克沒有訓斥他,而是把他叫到辦公室裏,和他誠懇地談話。他說:“比爾,你的專業技術很好,你也在這裏幹了好幾年這個工作了,顧客都對你的活非常滿意,而且有很多人讚揚過你。但是近來,你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比以前有所下降,你以前是多麼的傑出啊!我想你一定知道,我喜歡你原來的樣子,我們也許能一塊兒想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