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分解,積極推進工作
計劃即使是來自於自身最真實的想法,但是這個規劃還是要靠譜才行。良好的職業規劃、源於明確的定位和可行的目標,而非天馬行空、癡心妄想。職業規劃因人而異,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製定的目標也不盡相同,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設立。
設定年度的工作規劃,需要從自身出發。有提升自身方麵的,比如工作方麵知識的提升及觀念、能力、經驗、內心感覺等方麵。也要有關於提升工作方麵的,比如:升職目標、工作內容、工資提升、工作環境提升等方麵。一旦有了總體的目標,再圍繞每個點來展開,最好細化分解。分解的點做好時間完成進度,這樣有助於督促自己完成。
一旦有了具體的時間和操作方向,分解可以盡可能的詳盡,列得具體詳細,也便於定期檢查達成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目標不要定得過高或者過低,也不能憑空想象。定高了如果自己盡了力卻沒達成,難免影響到心態,定得太低又沒有挑戰性,又會遏製自己的發展。
●加強執行,完成設立目標
做規劃說起來簡單,文筆好的洋洋灑灑可以寫出很多,但這些並不是寫了就不管了,將之束之高閣,而是需要讓自己行動起來,按照計劃執行下去。因為隻有按規劃去實施了,才有可能接近自己的目標。一點一點地完成,回頭看的時候才更具成就感,同時也更有信心堅持下去。這樣一件一件的落實,在年底的時候看著規劃表上完成的紅色對號,你的工作成績單也一定十分亮眼。
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
“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就是管理學中常說的水桶效應(Buckets effect),也稱為短板效應。
作為一個非常巧妙和別致的形象化比喻,水桶效應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已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水桶”不僅可象征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征某一個人。
“水桶”的最大容量象征著整體的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也象征著可以預期取得的成就。任何一個組織機構的管理者,或是個人,我相信都能從這個“水桶效應”中領會到些東西。
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事情,一個很“優秀”的人,卻一直是碌碌無為;一個“平庸”的人,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 你或許會說,優秀的人沒能成功,或許是“運氣不好、世道不濟、潔身自好、不願苟合”諸多因素的影響;平庸的人小有成就,肯定有“笨鳥先飛、溜須拍馬、忍辱負重、不擇手段”等等上不了台麵的理由。如果你堅持這樣的觀點,哈哈,那麼不好意思,你錯了。
你忽視了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很像一隻由許許多多的木板組成的水桶。每一個木板代表著我們生命的一個“部件”,如:健康、天賦、才華、智商、性情、耐心、勤勉、親和、忠誠......,太多太多。
就像我現在無法說出這些構成我們生命的所有“部件”一樣,人們也無法全麵考量整隻水桶,而往往會用水桶上一兩塊木板的長短來界定“優秀”與否。特別是對於那些真的具備了相當長度的木板,誰也無法視而不見,從單塊木板來看,就是優秀。可這樣看問題有意義嗎?一塊木板能代表全部嗎?
但是,請你相信一點,對我們人生影響更大的並不是“長板有多長”,而是“短板有多短”。你擁有生命中很多的“長板”,但切記,“長板”再多,也隻是“錦上添花”,除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容易讓你眼花繚亂,自以為是。
但是有個殘酷的事實,就是你更需要的是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短板”所在,哪怕隻有一塊。一塊“短板”就足以決定“水桶”能裝多少水,決定你最終停留在哪一個水平麵上。忽略了這一點,那將是很悲哀、很無奈,甚至讓已有的全部“長板”變得毫無意義,隻能成為華而不實的裝飾。
簡單點說,每個人自身的缺陷其實就是“短板”,要想在職場上站穩腳跟,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必須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掩蓋或是忽視自己的缺陷,這樣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於從自己的弱點上開刀,去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缺陷都不能改變糾正的人,隻能是失敗者!
認識自己就要挑戰自己。挑戰自己要以能克製自己的弱點和缺陷為目標。弱點和缺陷是每個人成功的阻力,要自覺去克服。一個人能挑戰自己的弱點和缺陷,排除內心的煩悶,才能成為自身真正的主人;相反的,甘願受製,不思振作,則必然淪為自己的奴隸,成為失敗者。
古希臘著名的雄辯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通過挑戰自己的弱點、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最終取得很大成功的最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