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鴕鳥肉與臘排骨(2 / 2)

“這東西叫做紫砂罐,實際上是陶罐,有關於陶罐瓷罐瓦罐的區別,就不多了。”

實際上,陶罐是火燒製的,猛火容易炸裂,所以,拿出陶罐,就意味著是一道火燉煮的湯菜。

方宏一樣一樣的往裏麵添加食物:“烹飪手法上,學習了佛跳牆的做法,將食物依次碼好。”

佛跳牆是整個閩南最出名或者在全國範圍內唯一出名的大菜,這道菜以窮奢極欲聞名。

“煮湯的時候,不同的火下,碼放食物的順序就不同,火燉煮,最主要的材料放在最下方,讓整個罐裏的食物沉澱下來,融入主材之中。”

所以排骨放在最下方,排骨自帶拱橋,龔起了一定的空間,不會粘連。

上麵依次放好各種菌類,然後鋪上了一層切好的還帶,再放上了幹貝絲,最後放上鮑魚:“鮑魚在很多類似的菜中都要放在最上方,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鎮場,因為蘑菇更輕,不用鮑魚壓住,它們會浮起來。”

“其實大家自己做的時候,用鐵鍋燉,材料直接丟進去一鍋煮就行了,隻不過因為陶罐的特性,所以需要這樣碼放。”

另一邊,肯尼亞代表隊的鴕鳥肉已經開始醃製了,他們也在準備其他菜的材料。

到了這個階段,主要的問題是要提供巨大的量,因為現場有很多人。

紫砂罐沒辦法做出這麼多人份,所以其他人吃的,是其他罐煮的,隻有評委才能吃到紫砂罐中的東西。

因為罐的不同,就注定了味道絕對不同。

老罐的味道,是新罐永遠模仿不出來的。

“為什麼粵菜中很喜歡用到煲湯的手法,實際上是因為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想一下,湯是什麼,湯是水。

爐子的火,陶罐的土,食材的木,而陶罐本身還有金屬成分。

所以,整個罐就是一個封閉的五行環,做得好,五行相生,互相添彩,做的不好,五行相克,完犢子。

陶罐煲湯,對於火候,水量,材料的次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方宏才如果用鐵鍋燉,直接丟下去一鍋煮就行了。

不過和粵菜略有不同的是,並沒有封口。

方宏不在乎材料的香味溢出。

因為這道菜選的每一種材料,都香的過分了,如果封口,反而會讓香味悶在裏麵,導致香過頭,做任何事情都講究過猶不及。

在經曆了一個時的時間後,現場飄蕩起了濃鬱的香味。

和烤肉不同,明火烘烤,首先就讓肉的外層封鎖了起來,不太會有香味溢出。

而煲湯的時候,煙氣繚繞,必然會帶出香味,整個香味在會場遊蕩,很容易吸引注意力。

食香開胃,第一道菜絕對是適合的。

烤鴕鳥肉已經成了,畢竟它用不著太長時間,吃法和牛排一樣,需要自己切割,所以肯尼亞隊按照西餐吃法,裝盤,直接就送了出來。

而方宏這邊則是開爐,用木質的筷子一個一個的夾出材料,擺盤,然後乘入湯水。

現場幾乎每個人在吃鴕鳥肉的時候,都會感歎鴕鳥肉的確比牛肉更嫩更香,但同時,他們都關注著那一個個正在裝盤的湯煲。

那種香氣,讓人無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