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湯,就有煲湯、燉湯、煮湯、泡湯多種烹飪方式,煲湯燉湯最為常見,煮湯也挺多,而平時開玩笑所的泡湯法也不少,比如奶湯素繪就是泡。
老外大概是理解不了這些東西的,方宏就簡單的解釋了一下:“今我做的主題叫做山珍,與海味對應,凡是在陸地上的食材中比較名貴的都稱作山珍。而烹飪手法是煲湯,一共三個環節,做出來後並不是一道湯,而是一道菜,如果是湯,重點就在於喝湯,而這道菜的重點在於食物。”
山珍在不同時期“山珍”有不同的含義。最早時山民所稱的“山珍七件”,包括熊掌、象鼻、鹿筋、駝峰、燕窩、竹蓀、猴頭菇七種山貨。後來有人又將其分之為“動物八珍”(即熊掌、象鼻、鹿筋、駝峰、猩唇、鹿尾、猴腦、豹胎)和“植物四珍”(即竹蓀、燕窩、香菇、銀耳)。隨著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目前所謂“山珍”,不再是指那些珍稀動物,而是指產於山區,由山民在自然生態環境下,辛勤培育的山貨,如香菇、竹蓀、平菇、口蘑(白蘑)、鬆子、栗子、香榧、銀杏、核桃、竹筍等。
“這道菜不是湯嗎?”
方宏也沒辦法解釋:“這是一道湯,裏麵的東西……不出生在中華,是理解不了的。”比如銀耳湯,當然是喝湯,但比如麵片湯,重點當然是吃麵片。
“理解不了也沒關係。”一位評委開口:“既然是食物,直接嚐試就行了。”
幾人點頭讚同。
吃就行了,廢話什麼。
食用鴕鳥肉的人皆是陷入了享受之中,這種肉類堪稱比最頂級的烤牛排還要美味一點,而白鬆露橄欖油製作牛排本來就是最頂級奢侈的做法,用在鴕鳥肉身上之後,隻要廚師不蠢,口感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白鬆露橄欖油聞起來非常不好聞,不過吃起來會有濃鬱的香氣,也彌補了紅肉本身對於鮮味上的不足。
所謂的鮮,就是魚和羊,有腥味才有鮮味,所以,鮮味和香是有一點對立的。
而方宏的排骨就完全放棄了鮮味這種東西了。
山珍的做法,就是要做到醇厚的香,香的讓人忘記一切。
各類菌類的濃鬱香味,配合排骨的煙熏,發生的變化,讓人驚歎。
排骨的肉口感不算是好,但是在濃鬱的香味下,沒人能注意到這一點。
唯一有毛病的是,幾個評委不習慣吐骨頭,所以硬要挑開肉然後再吃。
這個過程中,不管是評委還是食客,都全神貫注的沉入了美食之中,並沒有太多的表示,隻有現場低聲的讚美。
方宏瞟了一眼肯尼亞代表隊:“看樣子,他們的實力很強勁啊,難怪能走到這裏來。”
最終,雙方第一道菜,都拿到了S+,都算是開門紅了。
接下來,就是紙包鱒魚懟萬州烤魚了,河魚對海魚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