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老子的想法,人是平等的,物也是平等的,何必要人為地區別開呢?
當天地萬物從大道中生成之後,人類由於多種原因的結合形成了社會,因此而產生了階級以及高低貴賤的差別。人們為了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能讓自己的社會地位更優越,就產生了名利的欲望。人類在各種欲望的驅使下,促使自己不斷追求美好的事物。因為人類認為隻有得到這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名與利,才能擁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及優越的生活環境,得到他人的讚譽和尊敬。
但是,能擁有這些美好事物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的,而這些少數人為了使自己的社會地位更加穩固,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想盡方法去協調和指揮他人,充分地調動他人的積極性,來為他們更好地服務。因此,他們設立了各種各樣的名位,讓天下的人們用自己的才智去獲得,並甘心幫助他們把社會管理得更好,而他們也達到了籠絡人心、鞏固地位的目的。然而這不是最好的治理天下的方法,它隻能為一時,無法成一世。因為這樣的做法看似很有用,而且效果不錯,但是它卻將人們的欲望催化,使人們隻知爭名奪利,最終會造成大亂。
這就像這樣一個故事一樣:有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做起了導遊工作。他熱愛這份工作,對待遊客從不分三六九等,雖然薪水是固定的,但是他從工作中獲得了愉悅自在的感覺。那時他還不知道“小費”為何物,直到有一次一位出手闊綽的遊客給了他一筆小費。年輕人感到“豁然開朗”,原來錢還可以這樣賺。漸漸地他開始關注能拿到多少小費了,工作本身似乎已經並不重要了。不給小費或者隻拿出一點點小費的人在他的心中怎麼看怎麼別扭。當別人接了“豪華團”之後,他就恨得咬牙切齒。有一天,他突然發現,這份自己曾經熱愛的工作為知為什麼總是幹得不舒心,自己再也不像原來那麼快樂了。
其實,真正的聖賢之人在治理天下時,明白“大道無為”的道理,知道與其將人們名利的欲望挑逗起來加以利用,還不如讓人們沒有這種名利的欲望更好;與其讓人們因崇尚獎勵而爭得你死我活,還不如沒有獎勵製度,也就避免了人們的爭搶;與其讓人們為了那些無謂的珍寶而去偷盜搶劫,還不如讓人們心目中沒有珍寶的存在,也就不會有誰再有非分之想了。如果一個這樣的人,能從自身做起,視名利如雲煙,視金錢如糞土,並將這種思想應用到治理天下中去,則真的能讓天下人從心中靜謐下來,淡漠了功名利祿的欲望,認真地做事做人。也隻有當人心平衡安靜的時候,天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