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第四和光同塵(1 / 2)

原文

道衝,①而用之或不盈。②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③

湛兮,④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⑤

注釋

①道衝:衝,古字為“盅”,傅奕本作“盅”。《說文》的解釋是“器虛也”。這裏衝引申為虛。道衝,指道是虛空而沒有形體的。這是老子的基本觀點,這個“道”是創造宇宙萬物的根本,但它本身卻是“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的,無形、無象、不可捉摸,因此老子用表示虛空的“衝”來形容它。

②用之或不盈:用之,指宇宙萬物都在使用“道”(宇宙萬物靠它生成、運動和變化)。或,語氣詞,用於否定句中加強否定的意義。盈,讀為“逞”,窮盡的意思。用之或不盈,指“道”的作用是不可窮盡的。老子認為,“道”是一個無限的存在、永恒的絕對體,它不斷地生養著萬物,在萬物的運動中體現自己的存在,但萬物有生有滅,“道”卻永遠不會有“量”的減少,因此,永遠不會有窮竭的時候。

③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此四句又見於五十六章,因而不少人懷疑是五十六章錯簡重出。馬敘倫《老子校詁》、高亨《老子注譯》、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價》均持此說。

④湛兮:湛,深、沉,形容“道”無形無象、深透難測的狀態。

⑤象帝之先:象,好像、好似;帝,天帝。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出現了。老子從不認為上天、上帝是萬物的始祖,天和地不過就是天空和大地,假如有所謂天帝存在的話,也毫不例外是“道”的產物。這是老子哲學高於先秦其他諸子的地方。

意譯

“道”是虛而不見的,然而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它是那樣淵深嗬,好像是萬物的宗主。它不露鋒芒,脫離糾紛,蘊蓄著光明,混合著尖埃。它是那樣幽隱嗬,似無而實存。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裏產生的,似乎在有大帝之前它就存在了。

智慧解析

從前有個叫尹喜的人總是纏著老子,詢問“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否則不好理解為什麼老子在《道德經》中反複提起它,並且還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也許尹喜已經明白了,但是尹喜怕明白的不是道的真諦。因為道這個東西,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語言的陷阱裏。

老子告訴他:“我已經說過了,道可道非常道,道要是能用言語說出來,那不就跟平常的東西一樣了嗎?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世界上存在著的這些個物體,比如說這棵竹子,竹子做的這個小凳子,都是實有的東西。啞巴說不出來,也能用手指出來。用《易經》上的話來說,就是‘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看得見摸得著的,是低級的東西;高級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人看不見的東西,不等於不存在。可是,這種無形無影的東西,我又怎麼能跟你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