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在他的《詠史》中有這樣的詩句:“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可見奢儉對國與家的興衰是何等重要!它對於我們個人來講就更加重要了。奢則多欲,奢則貪婪,而貪婪往往與災禍同行。
很久以前有兩位虔誠的教徒,他們是要好的朋友,約好了一同去遙遠的聖地朝聖。他們一路上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吃了不少苦頭。走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遇到了一位有神力的長者,這位長者被兩個教徒朝聖的虔誠之心所打動,希望幫助他們,於是便說,此去聖地仍然山高路遠,願意送給他們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就是兩個人中的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就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同時可以得到那個願望的兩倍。這時,他們兩個中的一個人想:真是太好了,我的心願一定可以達到,不過我可不能先說出來,那樣我就吃了虧,他會得到高於我一倍的好處。
於是他就假裝思索而不開口說話。另一個教徒也在想:我絕不能先講,讓他得到高於我一倍的好處。於是,他們開始互相推讓,希望對方先說出願望。一番虛情假意的推讓之後,兩個人都有些不耐煩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語氣也越來越不友好,最後兩個人吵翻了臉,其中一個生氣地說:“我先說就我先說!我希望……我斷掉一條腿!”話音剛落,他的一條腿便立刻從大腿根斷掉了,而他的好朋友的雙腿也立刻斷掉了。
貪婪會摧毀人性:本來是一件可以得到禮物的美好事情,但由於不知足,使幸福變成了痛苦,使朋友變成了敵人。所以,知足者常樂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上天賦予我們人類的東西,比如功名利祿,都是具有一定限度的,我們所得到的,諸如衣物、食品、金錢等,都是一種恩予,都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我們怎能不感到滿足呢?怎能不心懷感激呢?我們隻有認真地享受已經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才能永遠的平安。如果不知足,就會突破快樂的極限,也就會生出悲哀來,而禍患也就隨之來臨了,那也就沒有幸福平安可言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駿馬發現了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場,他興奮極了。就在他萬分高興的時候,有一隻美麗的梅花鹿也發現了這片草場,就跑過來吃草,新鮮的青草是那麼好吃,梅花鹿吃得十分專注,根本沒有注意到駿馬的存在。
駿馬看到梅花鹿也來吃草,非常生氣,他氣勢洶洶地跑過來,對梅花鹿大聲吼道:“這是我的草場,你給我滾出去!你不能在這裏吃草!”
梅花鹿嚇了一大跳,抬起頭來一看,是一匹高大的駿馬對自己怒吼。她定了定神,很和氣地對駿馬說:“你說這片草場是你的,有證據嗎?”駿馬聽了更生氣了,吼道:“你給我等著,我這就去給你找證據。”
於是,駿馬就去找證人來證明這片草場是他的。他在山角下發現了一戶人家,主人正在不遠處耕地,就跑過去對那家的主人說:“請你為我作證好嗎,證明那邊的草場是我的。”
這家的主人想了想,說:“我可以為你作證,但是你也要答應我一件事,就是戴上籠頭和馬蹄鐵。”駿馬急於證明那片草場是他的,便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就這樣,那個人給駿馬套上了籠頭,打上了馬蹄鐵,騎著馬來到了那片美麗的草場,他為駿馬作證,善良的梅花鹿信以為真,再也沒有來這片草場吃草,草場於是就屬於駿馬了。
不過,駿馬因為戴上了籠頭和馬蹄鐵,就隻能每天給那個人幹活兒了。隻有在幹完活兒以後,主人才會把他牽到那片豐肥的草場上吃草。
本來那匹馬可以和梅花鹿共同享受這片水草,但是由於它的貪婪導致它成為人類的奴隸,失去了應有的自由和幸福。所以快樂和幸福是不能可以去苛求的,隻要我們能真心對待所擁有的一切,不過分地要求,就能享受到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