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一定要正視偏見現象(1 / 1)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可見到對他人產生偏見的現象。偏見又稱為刻板印象。也就是對某人、某事的看法形成一種不可更改的印象。

在人們的意識中普遍存在刻板印象,人們不僅對曾經接觸過的人具有刻板印象,即使是從來沒有見過麵的人,也會根據間接的資料與信息產生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類。積極的刻板印象總是把對方想象得完美、善良、熱情、友好。消極的刻板印象則總會把對方想象得自私、虛偽、冷漠、無情。無論是積極的刻板印象,還是消極的刻板印象,由於都不是用變化、發展、客觀的觀點來看人,所以很容易陷入偏見的泥潭,即好的就永遠好,壞的就永遠壞,或者以點代麵,以偏概全,把人看死。

人的偏見是怎樣產生的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原因:

一、先入為主。僅憑膚淺的“第一印象”就對別人進行判斷,如果第一印象好,就認為此人好,願意熱情對待,笑臉相迎;若第一印象不好,就認為此人不好,冷眼相待,漠然處之。

二、循環證實。人際交往是一個感情互動過程,你對待別人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別人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回饋。若你對對方的第一印象不好,那麼,消極的感情互動就會在彼此的交往中進一步得到證實,使雙方的交往熱情繼續下降,這又反過來惡化原來的最初印象。

在如此循環中,反而會加深偏見。

三、片麵推理。如某人經濟拮據,手頭錢少,就無端推測他可能見錢眼開,甚至會有點手腳不幹淨。這就是平時所說的“門縫裏看人,把人看扁”。

當今,偏見是一件令眾多人頭痛的事,怎樣才能糾正偏見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對方的位置上看待問題,發表見解時,就容易取得人家的信任,並且從內心深處理解別人。

此時,對別人的長處能夠充分肯定,而對其不足之處則會有更多的體諒、寬容。

隻有消除了彼此間的偏見,才會有一個更好、更融洽的人際關係。

如在日常生活中,情如魚水是夫妻雙方最高的追求,但是我們都容易犯一個錯誤,即總認為自己是水,而對方是魚。

2.客觀地看待別人

客觀地看待別人,不以自己的好惡去要求別人,不固執己見,正是一個人胸懷豁達、富有修養的表現。

善於體諒別人的人自然會生活在被別人體諒的氛圍之中。“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倘若肯於站到別人的角度來說人,這樣的“說”就能夠更接近、更符合事實,使別人易於接受。那麼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矛盾逐漸就會從多變少,從少變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