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你在申請一家公司的職位,但你未來的老板正猶豫你是否能勝任這個工作,你可以談談以前老板對你的工作是多麼滿意。

在所有這些例子裏,你不必回答問題。你的鄰居、你過去的領導會替你回答問題,跟你談話的人就會獲得比你直接回答更加深刻的印象。

因為人們通常很少懷疑你間接描述事實的真實性,會認為你是站在他一邊看待和分析問題的。然而,當你直接說出來時,他們就會深表懷疑。因此,要通過第三者的嘴去講話。

在你引述別人的話時,如果還能運用一些成功的故事,或引用事實和統計數據來說話,那麼,你的說服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8.運用具體情節和事例

優秀的勸說者都清楚地知道這樣一點:個別具體化的事例和經驗比概括的論證和一般原則更有說服力。因此,你要多賣掉藥品,你就應酌情使用後麵一種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說服別人,你就應旁征博引,使用具體的例子,而不是一味空洞說教。

當你說的話對於其他人有很強的說服力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對於成就你的事業有多麼重要。有人認為:“說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就可以改變別人的意見。”其實這句話過於簡單了,僅此一點是不夠的。在說服他人改變意見的同時,你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如果你必須指出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請先從真誠的稱讚開始,這不僅能使對方從心理上容易接受你的意見,而且能夠使他認真地加以考慮。提醒對方改正他的缺點最好能用間接的方式,太直接地提出容易使人誤會,心理上也不易接受,而且會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甚至對立。

決不能無端地指責對方,使對方下不了台,以致發生爭執,破壞雙方的感情。要保留對方的麵子,不僅不能在眾人麵前批評對方,而且在指出對方的錯誤之前,宜先談自己的錯誤,給對方一種心理上的平衡,這樣既能使對方感覺到問題不是特別嚴重,又能含蓄地說明對方的過失造成的不利影響。

指出別人的問題時,不能生硬地下達命令,這樣不僅使人不容易接受,而且容易造成對方的逆反心理,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會傷害對方。而鼓勵往往勝過指責,適當給人戴戴“高帽子”,誇耀別人的優點,在合適的時候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不僅能增加對方對自己的認識,還能增進雙方的感情。

設法使對方樂意去從事你建議他做的事。這首先不僅要體諒別人,更應該寬容別人,用善意的方法去說服別人,使別人感到你尊重他、幫助他。

如果你要改變別人而又不引起對方反感,就應當鼓勵對方改正其錯誤,切莫做無謂的爭吵和互相指責,每個人都有缺點和錯誤,在對待問題上也看法不一,改變他人的意見時要誠心並且耐心。

改變他人意見的方式有很多,就看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如果在改變他人意見的同時能做到既不傷害自己,又不傷害對方,也不傷害他人,那麼這種方法無疑就是正確的。

某精密機械工廠生產某項新產品,將其部分部件委托小工廠製造,當該小廠將零件的半成品呈示總廠時,沒想到全都不符合要求。由於迫在眉睫,總廠負責人隻得令其盡快重新製造,但小廠負責人認為他是完全按總廠的規格製造的,不想再重新製造,雙方僵持了許久。

總廠廠長見了這種局麵,在問明原委後,便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於公司方麵設計不周所致,而且還令你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於你們幫忙,才讓我們發現竟然有這樣的缺點。隻是事到如今,事情總是要完成的,你們不妨將它製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那位小廠負責人聽完,欣然應允。

總之,說服別人,贏得讚同的能力並不是神秘的天賦,通過學習一些社會交往技能(當然首先要觀點正確),我們就可以增強自己言談的說服力。為了堅信這一點,你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