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內心或許時常會產生一種孤寂、渺小、自卑、困惑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我們不喜歡和不需要的。因為它很消極,與成功的心理和勝利的人生背道而馳。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人類的這種不良心理反應呢?

一言以蔽之,問題就在於我們的心靈與這個世界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

什麼是溝通?簡單說溝通就是運用語言、文字與肢體動作來表明自己心中的意思。而我們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下,時時刻刻都在與人進行互動交流,因此可以說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溝通。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商店選購物品時,我們一定會詢問店員關於這項物品的價格是多少,而對方也會明確地告訴我們應付的金額。或是當我們搭乘出租車時,首先會告知司機將要前往去的地方,如此司機才能準確地將我們送達目的地。像這些生活中常會接觸到的事情,或許你會覺得司空見慣,沒什麼特別也沒什麼困難的。

不過“溝通不良”這句話,你是不是也常常聽到呢?想要達到高效溝通,不妨參考以下的一些原則與技巧:

1.理性

不論是處在家庭、學校或是工作崗位上,請試想一下,你的溝通總是有效的嗎?如果答案不全然是肯定的,那麼原因到底是出在哪兒呢?答案便是出在“人”的身上,因為溝通的主體為人,而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一樣,所以便會產生認知差異的情況,再則,若是處在情緒波動很大的狀況下做溝通,更是易於發生溝通不良的情形!

由此可知,成功溝通之首要原則為“理性”!倘若在與人溝通時,極容易動怒發脾氣,那麼對方一定很討厭與之交談,甚至會不樂意與之配合,如此想要達成溝通目的,實如登天之難。

2.對事不對人

溝通時應針對事情作說明,而不是以攻擊性的言語如“你不會”、“你不懂”等傲慢言辭批評他人。唯有讓自己以客觀的態度進行溝通,如此雙方才易於達成共識。

3.平等、互利、守信

沒有人會喜歡和盛氣淩人者交往,所以在溝通時一定要保持平等的態度;溝通的最終目的為“雙贏”,也就是說結果不論是物質的或精神的皆應為雙方可接受的,因此溝通的要點便在於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以及誠信重諾。

俗話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不論做任何事都有其一定的規矩,與人溝通亦不例外。想要成功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事情做得更順心,必須謹記這三項溝通基本原則。

當然,除了要謹記以上三項原則外,還應多注意自己溝通的技巧。

1.體諒他人的行為

這其中包含“體諒對方”與“表達自我”兩方麵。

所謂體諒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並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在經營“人”的事業過程中,當我們想對他人表示體諒與關心,唯有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由於我們的了解與尊重,對方也相對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會做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2.適當地提示對方

產生矛盾與誤會的原因,如果出自於對方的健忘,我們的提示正可使對方信守承諾;反之若是對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我們並未忘記事情,並且希望對方信守諾言。

3.有效地直接告訴對方

一位知名的談判專家分享他成功的談判經驗時說道:“我在各個國際商談場合中,時常會以‘我覺得’(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說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為開端,結果常會令人極為滿意。”其實,這種行為就是直言無諱地告訴對方我們的要求與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訴你所想要表達的對象,將會有效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網絡。但要切記“三不談”:時間不恰當不談;氣氛不恰當不談;對象不恰當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