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積極聆聽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說: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是讓我們多聽少說。但是聽也有很多技巧與方法,當我們每個人都是聽眾時,都隻願意聽自己喜歡的內容;當我們是演講者時,我們都希望每個人認真地聽自己講的每一句話,因為這是一種尊重與被尊重。

但當我們作為一個聆聽者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要專注聆聽和設身處地地聆聽,不能聽而不聞、假裝聆聽,在聆聽的過程中時而東張西望,時而托著下巴身體前傾,這樣對方一看,就知道你沒有認真地聽,這是對他的不尊重。你再說什麼,對方也不會同意。

我們再來看看,在溝通中聽、說、問的運用,我們不能隻強調聆聽,在溝通的過程中也要懂得運用說與聽。

記得有一家全國著名的企業,在招聘人時將考官融於應聘者中間,十人一組,討論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於是大家有的說,有的問,有的一直聆聽一言不發。考官進行記錄,宣布結果是:光問的人出局,光說的人出局,光聽的人出局。隻有聽、說、問搭配的人被聘用。因為隻有邊聽、邊說、邊問的人在思考,在進行設身處地的聆聽,容易與其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如果沒有聽懂某人所說的話,可能是因為您心猿意馬,錯過了某一個要點。如果不專心致誌、積極主動地聆聽,您還會得到錯誤的信息。全神貫注於說話者所說的話和提問,並明確地發出信號,表明自己關心說話的內容,能確保雙向的交流溝通發生。

聽人談話時,您必須盡可能多地與對方進行溝通,好像是自己在說話。您應該專心致誌地聆聽,但是,如果您沒有一清二楚地表明這一點,說話者是不可能知道的。

如果您毫無反應,什麼應答也沒有產生,說話者無法肯定您是否已聽懂。表明自己對內容感興趣是一種反饋,能鼓勵說話者繼續往下說。下麵是一些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表明自己在聆聽。

用信號表明您有興趣。可以用下列方式表明您對說話內容感興趣:

保持視線接觸:聆聽時,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人們判斷您是否在聆聽和吸收說話的內容,是根據您是否看著對方來做出的。

讓人把話說完:讓人把話說完整並且不插話,這表明您很看重溝通的內容。人們總是把打斷別人說話解釋為對自己思想的尊重,但這卻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表示讚同:點頭或者微笑就可以表示讚同正在說的內容,表明您與說話人意見相合。人們需要有這種感覺,即您在專心地聽著。

全神貫注:把可以用來信手塗鴉或隨手把玩等使人分心的東西(如鉛筆、鑰匙串等)放在一邊,您就可以免於分心了。人們總是把‘亂寫亂畫、胡亂擺弄紙張或看手表解釋為心不在焉——即使您很認真也是如此。

放鬆自己:采用放鬆的身體姿態(如把頭稍偏向一邊,或把身體重心偏向一邊),就會得到這樣的印象:

他們的話得到您完全的關注了。

所有這些信號能使與您溝通的人判斷您是否正在專心聽取他們說的內容。

5.與人為善

保持誠懇、坦誠的態度,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式。

溝通必須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萬萬不可盛氣淩人。與人為善,有利於營造輕鬆愉快、心情舒暢的環境和良好的溝通氛圍,以便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使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為對方所接受。

一個人的成功,20%靠專業知識,40%靠人際關係,另外40%需要觀察力的幫助,因此為了提升我們個人的競爭力,獲得成功,就必須不斷地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技巧,隨時有效地與“人”接觸溝通,隻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你事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