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盡量不要引起他人的誤解(1 / 1)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曆:

被誤解時的苦惱,被諒解時的感激,被理解時的幸福。

的確,此“三解”是人們交往中常常出現的三種態度。

有時“一解”就可極大地改變人際關係,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

什麼是誤解?誤解就是對別人的語言或行動的真正含義認識錯誤,或者失之偏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思考問題時帶有感情色彩,完全憑一己之好惡評判事情的正確與否,從而使判斷失去客觀性,鑄成錯誤。

這種不切合實際的判斷往往會給被誤解者帶來心靈上的傷害,有時還會造成難以愈合的傷口。它往往會打破人們的團結,扭曲人們的正常心態,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

所以,學會如何避免誤解的藝術是十分關鍵的。

誤解是怎樣造成的?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造成誤解的幾大原因:

1.言辭不足:這和個人的知識領域及表達能力有極大的關係。有時,你往往會發現自己“說錯話”,大多數是因為運用不當形容詞的原故,所以,才會造成對方誤會,讓對方不悅。

2.過分小心:有些人對於任何事情都“過分小心”,顧慮甚多,從不發表意見,有的人認為不說話,是非就少,實則不然,由於太過小心,導致個人在團體的存在感變得十分薄弱,反而就會成為別人誤會的對象。

3.自以為是:有一種人,自以為聰明能幹,什麼事都不和上司、同事討論,就一股腦地蠻幹,而且常常擅作主張,這種人即使工作圓滿達成了,但不會得到上司和周圍同事的喜歡和認可,而許多飛短流長的言論便很快就會落到自己的身上。

4.外觀的印象不好:人類往往對於視覺的印象最深刻,雖不可以貌取人,但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外觀,確實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觀感或評價。

5.欠缺體貼: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使對方的臉馬上垮了下來,那時才警覺自己說了“傷害”對方的話,常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錯誤,因此,說話前多一份“體貼”別人的心,這樣可以降低不必要誤會的發生。

誤解是人際交往中的一道高牆,那麼,該如何消除誤解呢?

1.學會諒解

什麼是諒解?諒解就是當對某些事情不理解或誤會時,就是要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學會體諒對方的苦衷,千萬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才會給人們交往留下廣闊的天空。林則徐曾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人人都有一顆能諒解別人的心,人世間會減少許多矛盾與摩擦,原先的一些誤解自然也就會不存在了。

學會諒解就想要完全處理好人際關係,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還需要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理解。它雖然做起來會比諒解困難,但它起到的作用卻非同一般。諒解還僅僅是讓步和寬容,而理解則要求對事物從現象到本質全麵掌握,並能做出公正的評價,肯定和認同其中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然而現代人的眼睛裏總有一些誤區,使我們好像總在霧裏看花。所以,要做到理解就要求我們完全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全麵地、多角度地看問題,切不可片麵、孤立或主觀臆斷。真正的理解是相互的,是要用真誠換取真誠。人之相識,貴在相知。理解很難,而一旦被理解,感受到的那種幸福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2.盡量不要“話中有話”

當我們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說話一定要說得明確、具體,千萬不要模棱兩可,更要避免使用話中有話的句子,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3.不要隨意省略主語。在現代語法中,有一些特殊的語境中是可以省略掉主語的。但必須是在交談雙方都明白的基礎上,否則隨意省略主語,那麼就很容易造成誤解。例如:一位男士在商店買帽子,售貨員拿了一頂給他,他試了試說:“大。”售貨員一連給他換了四五頂帽子,他都嘟嚷著:“大。”售貨員十分生氣了:“明明小,你為什麼還說大?”男士才說:“我說的是頭大。”

4.要注意同音詞的使用。同音詞就是詞音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在口語表達中脫離了字形,所以同音詞用得不當,就很容易使人誤解。

5.少用文言文和方言。在交談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文與方言。文言文與方言,容易造成對方的誤解,不利於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達。

6.說話要注意適當的停頓。書麵語借助標點把句子斷開,以便使內容更加具體、準確。在口語中我們常常借助的是停頓,有效地運用停頓可以使你的話清楚明確,減少誤解。我們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語句的停頓,這樣就可使你與他們輕鬆愉快地交談了。

我們與人交談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交流感情、表達思想、傳遞訊息。所以,語言的準確是一切的基礎,隻有準確、明白地表達,才能使你得到圓滿的交際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