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說:“能力強卻向能力弱的人請教,知識豐富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有學問一樣,滿腹經綸卻像一無所有一樣,別人冒犯自己也不計較。我曾經有一位朋友就是這樣的。”
據說曾子的這位朋友就是那“大智若愚”的顏回。
古人曾經說過:“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即使並不自滿,而隻是才華橫溢,鋒芒畢露,也都很容易遭到別人的攻擊,受到傷害。因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圍的人相形見絀,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幹,事情做得越完美,得罪的人就會越多。也許你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實就是如此,人們完全可以這樣想:“都是爹媽生的,你憑什麼?”
所以,凡事當留有餘地,不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卻受不到你的威懾,因為把自己暴露在彈火紛飛的壕溝外,容易招致明攻暗算。
鋒芒本意是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幹。一個人若無鋒芒,那就是提不起來,所以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應當。但是鋒芒不可畢露,因為它像一把無形的劍,隨時會刺痛著每個人,所以平時應插在劍鞘裏。所謂物極必反,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華隻會導致自己的失敗。尤其是做大事業的人,鋒芒畢露既不能達到事業成功的目的,又失去了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所以,有才華的人應該含而不露,該裝糊塗時一定要裝糊塗,這樣你就有雙份的才華。
古語雲:猛虎藏於山野之中,伺機而動;俊才隱於眾生之中,待機而行。是故真人傑也,不彰,不矜,不顯,不明,不揚,不呈,如此則外可保其才,內可養其性,為凡人所不能為之事,成凡人所不能成之大業也。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真是一種深刻的矛盾: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用;你太露鋒芒,雖容易取得暫時的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山豈可容二虎?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深深的危機。才華是不可不露但更不可畢露,適可而止吧。很多聰明人在成功時急流勇退,在輝煌時退向平淡,就是表示自己不再露鋒芒,免得從高處摔下來。
而那些不知進退的家夥當然就很難有好下場,這事實怪不得別人。權力之爭本來就是血淋淋的嘛!成功有時也是毒藥啊。成功後還要貪戀,還要鋒芒畢露,那就會遭人之忌了。
但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自視頗高的人,他們的銳氣旺盛,鋒芒畢露,處事不留餘地,待人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他就能十二分地表現出來,結果他們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挫折。
有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分到單位就對單位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因為他剛踏入社會,初生牛犢不怕虎,剛來一個月就洋洋萬言的給領導遞上意見書,上至單位領導的工作作風與方法,下至單位的職工福利,一一列舉了現存的弊端,提出了周詳的改進意見。結果怎樣呢?給單位掌握實權的領導“尷尬了”,難堪了。
領導不僅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還找理由辭退了他,因為他成了領導的絆腳石。結果不到兩年,他竟然換了四個單位,並且一個比一個不如意,他的牢騷更多,意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