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典型的鋒芒畢露者,在為人處世方麵少了一根弦,以至於他在工作中屢屢遭挫,在新的人際關係上又不注意講究策略與方式,結果不僅妨礙了個人才能的發揮,還招來了妒忌和排擠。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種人往往不是因鋒芒畢露而走向成功,而是因屢受挫折一蹶不振,以至於被逐漸磨去鋒芒,成為毫無棱角的鈍器。

古人雲:“樹挪死,人挪活。”其中也隱含了人事關係的複雜,換一個單位,要樹立一個新的形象,不能無所顧忌和無所回避,虛心做人,尊重原先的同行。要隱藏自己的鋒芒,放棄個人的虛榮心,踏踏實實地做人。

沒有個性的人就像一杯白開水,但太有個性則像一隻鋒芒畢露的刺蝟。你鋒芒的個性不但會損害別人的自尊,還會破壞單位的團結,到頭來落得個傷人傷己。

小王是某名牌大學的一位學生,有著過硬的管理才能和遊刃有餘的公關能力,但有一個缺點:爭強好勝且易衝動。他畢業後分配到一個事業單位,愛才的領導容忍了他的缺點,年方28歲便被提拔為辦公室主任。半年後,他像許多南下尋夢者一樣,辭職南下“淘金”。

他被珠海市一中型合資企業相中,負責公司的宣傳工作,當時他自己也這樣考慮:應該好好幹出一番事業來。剛進企業,寫出來的文件頗受老總喜歡,老總多次當眾誇獎他。但半年後,與他一起來的兩個同事都升職了,他的位置卻沒有動,於是心裏不免有點不平衡,最後他與人事部經理當麵衝撞起來。

按他的說法:“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衝撞之後,老總找他談話,意味深長地說:“小王,請給我一個認識和了解你的機會。”老總準備再考察他一年半載,便提拔他為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年終薪資調整,他的工資翻了將近一番。這一變化帶來的成功和喜悅沒能維持多久,小王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因為與他一起進來的同事又有了新變化,要麼升職要麼跳槽,而他仍舊原地踏步。

他覺得耐心和等待沒有結果,於是又變得任性孤傲。

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

而嚴詞拒絕,給公司高層領導造成極壞的印象,老總終於沒有耐心對他進行繼續考驗了。從此他被打入“冷宮”,自己覺得無趣,又主動辭職了。

由此可見,鋒芒畢露者前途無亮。縱使你才華橫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顯露出張狂的個性,企圖一步登天,那麼,你將摔得更加慘重。一個成熟的職業人應該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斷修整自己的個性。

要做到這一點,有時就需要裝“傻”了。這就是“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明知故問,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請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麵上做出一副什麼都不懂的樣子。有了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針鋒相對地去計較,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就不會對他人構成威懾了,反過來,自己也就可以減少一些他人的攻擊和中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