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一扇窗戶,推開它,就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理解也是一扇門,打開它,就會走向各方;理解是一座橋,跨過它,就能你我相連。理解讓我們收藏陽光,理解讓我們變得更加陽光。
鄭板橋有句名言即“難得糊塗”,這句話的內涵其實就是“貴在理解”。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往難免會有不同的見解,而不同的見解會使人與人之間的言行舉止有異,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會因他人與自己見解不同而生出隔閡,進而產生矛盾。
但是,實際生活中卻往往少了許多理解,將他人與自己對事物的見解不同誤認為是與自己過不去,小肚雞腸地斤斤計較,沒完沒了地打“肚皮官司”,結果必然是使自己產生與自他人的隔閡,漸漸由小至大,最終成為矛盾雙方,水火不相容。
人們相聚在一起,因為年齡、文化水平、個人修養、脾氣、家庭與生活環境的不同,對一些事物的認識肯定有差距,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無須過分自擾,應給予更多理解。其實,在理解他人的同時,不僅避免了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更是一種心靈上的自我釋放、自我解脫。
其實,隻要不是原則性極強的大是大非問題,理解就應成為對不同見解的最好詮釋。有人這樣說:“理解是一縷精神陽光,它可以照亮我們的心扉,敞開我們的胸懷,讓我們一生一世都受益。”試想,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見解存在,方使得我們這個世界有了朝氣,許多新生事物的誕生,正是由於在不同之中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退一步說,個人與他人的不同見解存在,也才會使得自己去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許自己持有的見解原本就是錯的、不科學的,正是由於他人的不同見解使自己反省,從而糾正自己錯誤的認識與觀點,並獲得新的進步。因此,正確對待不同見解,不僅不是理虧,反而是一種理智的態度。而要做到這點,所需要的就是“理解”。
理解他人,理解環境,理解我們所處時代的方方麵麵;不固執、不偏激、不斤斤計較,更莫要為小事而跟他人打“肚皮官司”,弄得自己心神不安,傷神又傷心。
要讓“理解”成為一縷精神陽光,一是遇事要心平氣和,要一分為二,要實事求是。二是要有寬人之量。
即使是他人故意與自己過不去.在一定程度內能夠做到“忍讓”是勇敢者的表現。古人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宰相肚裏能撐船”,這些都是很富有哲理的。三是要能形成一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嚴謹作風。
理解是一縷精神陽光,讓我們經常借助這縷“陽光”,澄清我們的思路,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顯得更充實、更自在、更快樂。
因為理解是一種強大的認識力量,是我們認識社會的有效途徑。
因為理解使我們透過別人的眼光和內心看到另外的生活天地,幫助我們開闊視野,拓展胸襟。
因為理解是一種強大的融合力量,它能夠將性格、思想和行為方式不同的人融合到一起。
因為理解有助於人們超越個人經驗的狹隘,理解使人從孤獨、鬱悶、壓抑中解放出來。
“理解萬歲!”這是多少人的心聲,但往往卻隻在自己被他人理解的時候才喊出。
每個人因自己的家庭條件、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等的影響,對事物和事情的理解、看法和做法都是不同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個人從心底裏都渴望別人的理解。你是,我是,他也是。有些人會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說的同時自己心裏清楚,這句話裏包含的都是不被人理解的悲愴和無奈。我想,如果可以在被人理解和走自己的路之間選擇,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選擇前者。不過捫心自問,我們理解他人又有多少呢?
朋友之間需要理解,同事之間需要理解,戀人之間、夫妻之間更是需要理解。
一次,小劉的先生送小劉去參加一個講座,小劉就記得地址是××中路238號,想當然地認為有地址就很好找,結果用了40分鍾才找到,並且遲到了。小劉的先生很無奈地說:“這就是你一貫的做事風格!你為什麼不事先看好具體的位置、周圍的標誌性建築呢?還應該記下聯係電話!”小劉連忙道歉,並且表示今後改正,但是下次還是記不得。而小劉的先生如果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一定要先把位置搞清楚,並且想好行車路線,不走冤枉路。小劉和她先生的行為風格差異很大,幾乎找不到交集,認識這麼多年一直在磨合,當然也可以說他們很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