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在社交上,也有一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目中隻有自己。
而且還自以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好出風頭。對於這類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見識比別人高明,也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態度。由於你這樣的做法,根本沒有給別人留下一點餘地,而采用趾高氣揚而又橫蠻的方法,使別人感到窘迫,無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見識。如果有這樣壞習慣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沒有一個人向你提供意見和看法,更不敢向你進一步提出忠告。生活中,人們往往不想接近這類人,並且有時會產生見而生厭的情緒。這類人應當有自知之明,逐漸改變其不良習慣。
你應當明白,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談論的話題十有八九不是學術性上的問題,或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上的原則性問題,所以是非標準性的,這樣你的意見和看法並不一定是正確的、合理的。而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錯誤的、無價值的。有這種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別人聰明,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也不能用這種方法來對待人,何況,平時的交往所說的事情大多是平凡的,不必費時作更高的研究和爭辯。我們日常所交談的目的,消遣多於研究,大可不必認真,大家說說笑笑便行。希望你不要自作聰明,對別人不要隨便說教。即使是你的說教有一定的見解,人家也會很不樂意接受。要說教應當婉轉,采用征詢的口語說出你的看法、見解,人家才比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隨便擺出架勢來教導人家。在社交上,你的朋友、同事幫助你出點子、獻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讚成,起碼你也要表示可以考慮考慮,這種場麵下,是不可馬上提出反駁。
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你更應當注意,不可太執拗,這樣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變成零的。
人的一生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總免不了會遇上一些問題,每當這時就需要接受他人的意見,如果不接受勸告,非要一意孤行的話,那麼就會失敗。
很多時候人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成為自己終生的遺憾,就是因為當初不聽別人的勸說,一意孤行導致的。俗話說:聽人勸的沒虧吃,但人總喜歡按己意而行,堅決不肯聽納別人的意見。
小敏有一個遠方表姨,脾氣特別倔,她認準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以前每次到小敏家來,小敏的父親和母親就勸她:“別太任性,什麼事都按著自己的意思辦。”
但她從來不往心裏記,後來她丈夫因為實在受不了她的古怪性格,終於跟她離婚了,本來女兒跟她一起過,但丈夫怕孩子也跟她學成一樣的脾氣性格,又偷偷的把女兒帶走,去了一個大城市。就這樣因為她的固執,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一個原本美滿幸福的三口之家就這樣破裂了,她由於精神上受到了刺激,現在也就變得癡癡呆呆。
還有一個老人也是一個不碰南牆不回頭的強脾氣,那時候他與兒媳關係不和,父親就勸他說:“趕緊和兒子兒媳和好吧,你現在還能幹得了活,能照顧自己,等過兩年你老了,照顧不了自己的時候怎麼辦?”老人固執地回答:“我幹不了活的時候,我就去死。”不論父親怎麼勸他,他就認準了自己的理,說什麼也不肯回頭,兒媳本來有意給他養老,可這麼一折騰,兒媳又生氣了,發誓他死了也不管他。後來老人病了,又開始吆喝快給他找醫生,給他看病,他有錢。以前讓他把錢交給兒子,他說什麼也不肯,他說:將來還指望這些錢養老,可錢還沒開始花,他自己命卻沒了!
自古以來,不肯聽別人意見的人,最後都被自己的私意害得很慘!如果不聽別人的意見,最後會吃大虧的。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最終因為自己的固執而發生了,人一生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自己的私意釀成的。因此,人無論做什麼事一定不要按自己的私意、一意孤行,而是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學會從別人身上總結經驗,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路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