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挖空心思地想出一個好主意,費盡心血獨自把項目完成,抑或在團隊合作中作了極大貢獻時,“煮熟的鴨子”卻被別人一口吞下,這樣的情形你是否也曾遭遇?
某招聘網站曾對職場“搶功”做過調查:有超過五成的被調查者曾被同事、上司搶功。其中,30%的人選擇默默忍受,26%的人直接找老板澄清事實,21%的人以牙還牙,15%的人選擇聯合他人,發動群體力量來驅逐“搶功”小人,8%的人選擇離開。
“有福同享,有難各擔”已幾乎成為職場鐵律,麵對那些心安理得、不動聲色的“搶功”高人,我們要怎樣爭取、維護自己的利益?
尷尬一刻
“我們”的貓膩
試用期剛過,李興禹就被經理安排和同事一起負責新項目的開發,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
從新項目接手後,每次開會向經理彙報項目進度時,同事就搶先發言,甚至直白地和李興禹說:“咱們的工作內容都是一樣的,再者說,你也不熟悉經理的為人,以後每次我作彙報就可以了,免得耽誤經理的時間。”
李興禹心有不爽卻也沒有多想,但幾次彙報後他就明白了其中的“貓膩”:自己花心血設計出來的方案卻被同事以“我們”兩個字輕輕帶過;自己的新想法一旦被上司肯定,同事就立即說“這是我們一起討論的結果”……最可氣的是,項目即將完工老板親臨現場詢問進度時,同事卻說,“李興禹表現得非常好,基本不需要我的幫助,我隻要在關鍵問題上和他交換一下意見就行”。簡單一句話就把他自己置於項目主導者的位置,輕輕鬆鬆地把功勞搶走了。
李興禹心裏生氣卻又不知怎麼說,隻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搶了頭功。
尷尬化解
被別人搶了功,如果直接向老板哭訴並不能改變既定的局麵,搞不好會落得搬弄是非的名聲;百般忍讓隻會助長小人的氣焰;以牙還牙、互相報複換來的將是無休止的辦公室風雲。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退為進。兢兢業業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尋找適當的時機向領導彙報真相,或以自己過硬的表現“感化”別人替自己“說情”,同時也婉言勸告那些在辦公室裏投機取巧、專搶功勞的人,一次的濫竽充數可能會成功,但露餡也是早晚的事兒。
也可以找個機會與搶功者談一談,讓他知道你並不是溫馴的小綿羊,他的那些伎倆你不是不知道,隻是沒有當麵戳穿罷了。切忌在其他同事麵前說別人的壞話,以免有挑撥離間之嫌惹人反感。
尷尬預防
要避免替他人做“嫁衣”,就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以下兩點:
1.與那些搶功者一起負責某個項目時,不要讓他或她一個人進行彙報,項目有新進展或者想到好的計策時你也可以在上司麵前表現一番。
2.和搶功者劃清界限,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嚴禁對方越權。